新闻资讯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尤其在佛教美术中,本民族的传统题材和传统表现手法的运用极为明显。莫高窟、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都有较丰富的实例。比较典型的传统神话内容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飞廉、雷公、羽人等,它反映了中国道家思想对佛教的渗透,也体现了秦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影响力。由于传统神话题材大多出自人类对超自然力的幻想而非对具本现实存在物的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24
即天龙八部中的乾达婆,又名香神、香音神、声神,是佛教装饰中最具特色的人物装饰形象之一。人们往往习惯把伎乐天、供奉天统称为飞天。飞天能歌善舞,是佛、菩萨降临的吉兆祥瑞之象,《洛阳伽蓝记》校释中谓“飞天伎乐者,诸天侍从也”。在古化佛寺石窟中,飞天比比皆是,她们凌空飞舞,奏乐撒花,构成天乐齐鸣、天花如雨的壮观景象。敦煌329窟的双飞天不同时期的飞天造型也有不同的特色,在莫高窟中,早期的飞天造型矫健、舞姿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35
即天龙八部之一的迦楼罗。又名妙翅鸟,因翅金色而得名。相传其翅广三百六万里,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金翅鸟形象最具装饰性,其造型几近我国传统图案中的朱雀与孔雀了,多作昂首展翅之态,融刚健与柔美于一体,外形生动而富有变化。佛经中还有两种神怪之鸟常见于装饰中:一名妙声鸟,一名共命鸟,都是流行于古代印度民间传说中的内容,后为佛教所用。妙声鸟,梵名“迦陵频伽”,其形象为人首鸟身,间或怀抱琵琶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91
供养人就是功德主的肖像。在修建石窟时,出资者往往要把自己的像画(刻)在窟壁上,并且在榜题中留下自己的姓名和头衔。这种类型的供养人像几乎每窟都有,一窟之内少者十多人、数十人,多者数百万人乃至千余人,从榜题记名看,供养人中有身居高位的王公、节度使等,也有地位贫贱的平民、奴婢甚至从良的妓女。早期供养人的尺寸一般较小,有的只有寸余大小,以后逐渐增大,五代时已发展至如真人大小,个别的达丈余长(如莫高窟中的于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79
即头光与背光图案。佛教为了表示佛、菩萨具有无边的法力和威仪,认为他们能放万道光芒,故而在佛、菩萨的头后或身后饰以象征光明的图案,头后的光称“头光”,身后的光称“背光”,总称“光背”。早期石窟中的光背多以熊熊燃烧的火焰来象征,花卉等纹样作为陪衬,这是印度佛教中所未见的,可谓是中国独创。我们从云冈石窟中可以看北魏时期形式多样的火焰纹背光。发展到唐代,背光图案的题材和形式更加丰富,原来的火焰纹基本消失,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26
佛教把莲花视作象征圣洁、吉祥的名物。在石窟寺院中,莲花可以说是与佛、菩萨形影不离的重要装饰母题。传说中释迦牟尼一降生便走七步,而且“步步生莲”,可见莲花佛祖之关联。作为一种装饰的题材,莲花在中国的运用并不算太晚,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有这种装饰,但不多见,莲花题材的装饰在中国广泛流行,与佛教的传播有密切关系,石窟寺中的莲花常常被装饰在重要的位置作为仪典,如宝座、头光和背光中心、藻井中心等。北朝时期的莲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31
龙是护法的天龙八部中之第二部,因此在早期的佛教装饰中,龙就是一项重要题材。由于龙也是中国传统装饰的典型内容之一,汉代以前的龙纹造型已经基本定型,因此从一开始佛教装饰中的龙的造型就是中国化的,同时也因为龙在佛教装饰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因而促进了中国龙纹的变化发展。唐宋时期龙的造型已与清代的龙纹相差无几了。早期石窟中的龙主要是被装饰在窟顶、门拱和龛楣等位置。在龛楣的两端,常常饰以一对回首相望的龙的前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70
狮在佛教中被视作护法者,有辟邪护法之动能。狮子作为观念化的美术形象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特殊意义。狮子在古代中国被称为“狻猊”,《穆天子传》载:“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古“师”通“狮”)狮子本来并非产于我国,传说中国最早的狮子是西域疏勒王送给东汉顺帝的礼物。《尔雅·释兽》注曰狮子“出西域,汉顺帝时,疏勒王献封牛及狮子”。从中国早期的狮子造型来看明显带有西亚风格,形状较写实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