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印度佛衣的再认识 犍陀罗和秣菟罗两地,佛像衣着多为右袒和通肩两种披着方式。许多学者认为“通肩式”源自犍陀罗,“右袒式”源自秣菟罗,之后两地相互影响,这一观点尚无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以现有实物看,早期犍陀罗佛衣多作“通肩衣”,秣菟罗多“右袒式”,这一现象在二世纪前后有所改变。 在古印度,“通肩式”和“右袒式”佛衣的兴盛在时间和地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20
6世纪末以前的“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典型特征“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是继“褒衣博带式”之后约与“褒衣博带演化式”同时兴起的一款佛衣样式,主要见于北方围绕东魏、北齐政治中心邺(今河北临漳)和晋阳(今山西太原)的石窟寺佛像,向西辐射影响至西魏、北周辖区内的麦积山、莫高窟及新疆地区,在南朝佛像中也可寻觅到这种来自北方样式的影响。6世纪中期,东魏、北齐辖区内以“敷搭双肩下垂式”为主体的佛衣样式,与“南式佛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54
东魏、北齐辖区“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的兴起“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在龙门北魏末期的佛像中并不多见,此样式佛衣大规模的兴起是在东魏、北齐年间,现将北方集中爆发“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在石窟寺的代表像例,归纳如下:由上表可得出对东魏、北齐“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的几点认识:a、佛内层袈裟披着方式稳定不变,即左领襟自然下垂,右领襟自然下垂并敷搭右前臂。b、外层袈裟均作“右袒式”披着,但对袈裟右上角敷搭方式的处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56
有关“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兴起成因的认识 历经5世纪末至6世纪中期“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式”佛教造像风格在汉地南北方的流行之后,南北朝晚期,南北方佛像整体上发生了向体态丰厚饱满的“面短而艳”风格的转变,但在佛衣披着方式上存在地域间的差异,即青州、建康、成都、麦积山及莫高窟一线的“南式佛装造像带”上佛衣主体呈现为“褒衣博带演化式”,而在东魏、北齐辖地,佛衣主要为“敷搭双肩下垂式”。&n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46
概述“褒衣博带式”佛衣佛教造像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风格转变,均发生在南北朝。并且都与“褒衣博带式”佛衣关系密切。前一次约发生在5世纪末,是“秀骨清像”、 “褒衣博带式”佛像的兴起,由此引发的佛像风格在体态、相貌及佛衣样式等方面呈现的本土化特征是最为鲜明的,佛衣外观具有当时士大夫的衣着特点。褒衣博带式”佛衣始见于南朝佛像,并跨地域传播,影响几乎遍及南北朝各地,并传至东邻朝鲜半岛和日本。“褒衣博带式”佛衣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54
5世纪末的“褒衣博带式”佛衣的典型特征已有的实物资料显示,5世纪末“褒衣博带式”佛衣,在南方多见于以四川成都、茂汶为代表的南朝佛像,北方则见于云冈石窟,发生时间上,“褒衣博带式”佛衣应先兴起南朝,并在孝文帝服制改革之际(486-495),北上影响云冈石窟造像。但在对此佛衣样式的具体表现上,南北方仍存在一些差异。四川茂汶造像碑与“褒衣博带式”佛衣的典型特征“褒衣博带式”佛衣的最早实例,见于 四川茂汶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658
5世纪末佛像衣着中的“带饰”问题 5世纪末以“褒衣博带式”佛衣的出现为标志,汉地佛像服饰出现了对带饰的表现,在其后的佛像中带饰内容更趋多样。“带饰”是律典中规定沙门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印度和中土佛像中均有所体现。因此,认识汉地佛像中的带饰现象,在考虑到佛衣民族化变革的同时,还需兼顾外来样式、律典规制的影响。 有关律典对沙门衣着“带饰”的规定在第一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99
律典中有关三衣材料的规定 由于汉地沙门的袈裟用材曾发生异于天竺沙门的变化,并因此引发袈裟披着方式的改变,进而可能反映在佛衣表现上。因此,袈裟面料如何选择,也是道宣、义争等律师大德极为关注的问题。律典中有关袈裟面料的规定及天竺沙门面料的实际选择,是首先需要明确的。 律中对沙门三衣用材的规定,大致分作“不可用”和“可用”两个部分,其中“不可用”部分内容较为庞杂,本书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