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钩纽式”佛衣向朝鲜半岛及日本的输出 中国6世纪中期出现的“钩纽式”佛衣,在朝鲜半岛统一新罗时代的佛像中有所体现,并且主要以“敷搭双肩下垂式”施钩纽和“褒衣博带演化式”施钩纽的方式呈现,前者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约8世纪立佛,后者如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统一新罗时代立佛。高丽时代朝鲜半岛佛像袈裟施钩纽,主要为“半披式”融入“敷搭双肩下垂式”施钩纽,如日本新王院藏高丽至正十年(1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55
“褒衣博带式”佛衣溯源1、褒衣博带 “褒衣博带”原是对中原华夏民族一种传统儒服的称谓,唐训诂学家颜师古注:“褒,大裾也。言着褒大之衣、广博之带也。”“裾”可作服装前襟或衣袖讲,“褒衣”可理解为宽襟或大袖之衣,“博带”是用于束腰的大带。 殷商时期虽已有阶级等别,但具体服饰差异尚没有确切的完备形制,由出土的同期人像服饰看,已有上衣下裳,腰有束带,只是上衣仍较紧身,有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772
佛珠的历史 佛珠的梵文原语有几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 (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 佛珠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03
“通肩式”佛衣概述已有实物资料显示,“通肩式”是汉地佛像中最早兴起的佛衣样式, 种源自天竺的佛衣,也是汉地在4世纪初以前(约汉魏、西晋时期)佛衣的唯一样式。虽然佛教初传阶段,国人对佛像的认识和表现不尽完善,出现了一些不合仪轨的佛衣表现形式,而从现有的符合仪轨、较为规范的佛像着衣样式来看,多为“通肩式”。这些佛像集中出现在南方流域,佛像多依附于实用器物及明器(冥器),如摇钱树、铜镜、魂瓶等,或雕于墓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695
汉魏、西晋时期的“通肩式”佛衣有关中土早期佛教图像的分布,俞伟超等学者曾撰文对引有过概要论述,并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依据俞先生的观点,已发现的东汉佛教考古资料分别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中的“仙人骑白象”(文中作者推证为“降身故事”)和舍利像、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的立佛像、山东滕县画像石中的《六牙白象图》、四川乐山麻浩和柿子湾崖墓中的坐佛像、四川彭山崖墓所出摇钱树座上的一佛二菩萨像、新疆尼雅墓中蓝色蜡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593
一、标准佛像的“通肩式”佛衣1、长江流域佛像衣着样式 已有考古资料显示,汉魏、西晋时期标准意义上的佛像,主要集中在南方长江流域,地点分布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及周边地区,发生时间顺长江而下,呈现由早趋晚的态势。统计资料显示,汉至西晋,中国南方佛教造像已有220余处,其中有纪年的30余处。 其中最早的纪年造像是2001年因三峡建设,抢救性考古发掘于重庆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755
汉魏时期非标准佛像的着衣样式 汉魏时期,与标准佛像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类非标准佛像,这些佛像虽具有佛像的某些特征,如肉髻、白毫、手印、项光等,但衣着表现各异,且均非袈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是佛像与中国本土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造像交糅的产物。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同期这类佛像衣着在形制和形态上均异于佛教中的“三衣” ,这与西晋以后佛像衣着的多样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晋后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37
莫高窟与麦积山及云冈石窟早期佛衣样式 莫高窟今存公认较早的三窟分别是第268、272、275窟,其中275窟塑像为交脚弥勒菩萨,272、268两窟均只塑一身坐佛。两身佛像共同点表现为:作水波纹肉髻,着半披式袈裟,内着僧祇支,右衣角敷搭左肩。两佛双手均残,从臂部姿态看,左手前伸应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施无畏印。不同点为:268窟主尊呈现交脚坐姿,272 ...
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量: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