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中国佛像雕塑美散论

发布时间:2019-08-24 14:29

中国佛像雕塑美散论


雕塑是三维空间造型的艺术,比之绘画更富立体感、真实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人把它喻为“立体的诗,动态的书,有形的音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辉煌,举世闻名的敦煌、云冈、麦积山、炳灵寺、龙门、大足……石窟造像,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令人叹为观止。名山古刹中珍藏的石雕、木雕、金铜、干漆夹综泥塑等各种质地的佛像雕塑珍品,更是不胜枚举。在海外,中国佛像雕塑艺术品收藏于众多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中国雕塑艺术的风采。另有大量的精美作品藏于民间,徐政夫先生是收藏家中佼佼者,多年来满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炽热的爱心,苦心孤诣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的佛像雕塑尤为精彩。徐先生将他多年的心血结晶编辑出版公诸于世,让海内外朋友,能够共同欣赏他的珍藏,了解中国雕塑艺术成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实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徐先生特邀我写篇文章,盛情难却,谨从徐先生收藏出发,略陈管见,谈谈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之美。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可分为雕刻与捏塑两大部分,雕刻艺术主要有石、玉、砖、骨、木、竹、金属雕塑等多种材质作品。捏塑有泥塑、陶塑、瓷塑,题材丰富多彩,大体可分为世俗雕塑与宗教雕塑两大部分。宗教雕塑中各类佛像雕塑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中国雕塑艺术的精华大都在佛像雕塑之中。佛教艺术发源于印度,但盛行在中国,南北朝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佛教艺术民展的第一个高潮。以北朝为例,北魏王室狂热的崇佛,北方佛教得到迅速发展,洛阳佛寺猛增到1367所,北魏境内佛寺达3万余座,僧尼剧增到200万之多(《魏书.释老志>》。南朝名僧接踵而业,“时佛法经像,盛行洛阳,异国沙门,咸来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百国沙门三千余人”(《洛阳伽蓝记》),洛阳被外国僧侣誉为“佛国”。从那时起中国就已取你了印度的世界教中心地位。开凿石窟,建寺造佛,佛教的兴盛,促进和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


中国佛教雕塑依种类,主要可分为:


一、石窟造像,包括石雕与泥塑像;二、金铜造像;三、石窟之外,单独成件的各种石雕佛像,有单体像像、造像碑、造像塔、造像幢等。徐先生的收藏,以单体石造像为主,作为民间收藏,其质量,数量都已相当可观。


一、时代跨度大,从北朝北周北齐到隋唐五代,下至宋元明清,各个时代作品都有;


二、内容题材丰富,可见释迦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罗汉各类题材作品;三、多有佳构,有些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具有艺术欣赏与学术研究的双重价值。


这一尊尊精美佛像,庄严、慈祥、宁静、飘逸、睿智……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传达着久远的历史信息,令人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佛教艺术之美与世俗艺术之美是不同的,它首先与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劈山开凿的巨大石窟造像,还是制作精美的小佛,都寄托着施做者对佛国净土的美好祈盼。多少无名的艺术家,怀着虔诚的信仰,长年累月在昏暗的窟室中一笔笔描绘,一锤一斧的雕凿,没有宗教信仰的热情与力量,就不会有佛教艺术的产生。宗教是想象的产物,艺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宗教的想象力是佛教艺术创作的推动力。比之世俗艺术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敦煌的极乐世界图壁画,就是以《弥勒下生经》为脚本画成的:弥勒世办里种庄稼不费气力,一种七收,自然生长出香稻。树上生衣,绫罗绸缎任人选用。山上喷出来的是香气,地下涌出的是甘泉。晚上有罗刹扫地,龙王下雨,白天地平如镜,风不扬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都活到八万四千岁,女人五百岁才出嫁,多美好的世界,它寄托了人们摆脱现实苦难,渴求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所以有多少人倾家荡产,甚至把卖儿贴妇钱都拿出来开窟、修庙、绘塑佛像。佛教艺术美中饱含着信仰的因素,它们是信仰、崇拜的对象,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佛像之美与佛教教义,与信仰情感紧密相联。


但是佛教艺术又不等同于佛教。艺术家们把佛经中抽象的哲学概念、神学术语,用绘画雕塑的艺术形式表现为视觉立体形象,是一种全新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画师、雕塑师们必然要从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中寻觅素材,经过匠心熔铸形成意象。把时代的特色,民族的风貌带入作品,印度佛像表现印度人风貌,中国佛像则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审美理想与民族精神。


佛教中诸神形象创造于印度。有趣的是它并不是伴随佛教的诞生出现的。早期的印度佛教雕刻中并没有佛的形象,只用宝座、法轮、伞盖、菩提树来象征。因为当时早期佛教思想认为佛陀是超人化的,不能具体表现其相貌。直到公元2世纪贵霜王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品中才直接雕刻出佛的形象,因贵霜王朝统治地区长期受希腊文化影响,继承了希腊美术传统,主要产生于犍陀罗地区,故称犍陀罗艺术。犍陀罗佛像椭圆脸形,眉细长眼窝略凹,高鼻梁,薄嘴唇,波浪式卷发,袈裟是通肩的希腊式长袍,衣褶厚重,表现毛质的厚衣料。一派希腊人、罗马人风貌,只是头顶的肉髻,身着袒右肩轻薄袈裟,肩宽胸实,肌肉匀称,表现出人体的生命感和力量感。同为佛陀像,却有完全不同的形象与风格。到了笈多王朝时期(320-600年),两种艺术逐渐相互借鉴融合,完成了希腊式佛像向印度佛像的过渡,实现了印度本土传统和外来影响的完美结合。可见佛像在其发源地印度,就是一种包含着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多种成分的复合形象。与佛像艺术产生的社会环境紧相联,并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佛教自身的发展,不断的演变,决定了不同时代地域的佛像审美标准不同。时代特色、民族风貌,使得佛像之美是一种变化的美,多彩的美。


中国佛像早期样式来源于印度。史载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帝梦优镇王砃檀佛像入国,于是遣决胜将军郝骞、谢文华等18人往中天竺祗洹寺奉请,其国国王乃将此像的紫檀复制品交于郝骞,骞等以天监十年齐像归中土(道世《法苑珠林》卷十四);玄奘从印度回来,共请得七尊佛像,《大唐西域记赞》详记其名称、质料与尺寸,说明佛像来源;云冈石窟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是中国中原北方地区最早开凿的石窟,即文成帝命沙门曜主持开凿的曜五窟(云冈第十六至二十窟)。当时佛教世术传入中原地区时间不长,所以洞窟中保留了很多印度佛教艺术风格。


雕塑艺术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传神,这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佛像雕塑中杰作无一不是传神之作,最典型如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丰颐秀目,仪表堂堂,创造了传神之美的典范。突破了佛教禁欲出世的思想限制,塑造了饱满健美,有血有肉的理想形象。唐代佛像风格的演变是佛教雕塑进一步中国化,儒家思想深入影响的结果。


宋代的佛像风格更为世俗化、人间化,比之唐像更为写实、逼真。其代表作如大足石刻,菩萨秀丽妩媚,已没有多少神性,几乎是现实人物形象写照了。徐先生收藏的几尊宋代佛像即是传神写实佳作。一尊菩萨头像,束发高髻,头发丝丝不乱,刻缕整齐精致,在额前成两涡漩,秀美别致。颊颐饱满,眼睛下垂,完全是温婉恬静雍容华贵的贵妇形象。罗汉雕像中的二尊,一位是饱经风霜,严谨持重,学问深厚的高僧;一位文静温顺,虔诚修行的小和尚,生动传神。宋佛之美,是回归于人世的现实主义之美。归概结底神佛形象是人的形象的升华,是人的形象的理想化,佛像之美源于人间之美。


卧佛佛像贴金


卧佛佛像贴金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13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