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赏善司魏征是指哪位判官?
2025-03-26
南路招财使者陈九公是哪位财神 ...
2025-03-24
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的历史起 ...
2025-03-23
中路武财神赵公明是哪位财神?
2025-03-22
北路财神姚少司的来历及传说
2025-03-21
东路财神萧升是指哪位财神?
2025-03-18
月老月婆的来历传说
2025-03-09
社公社婆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2025-03-06
跋难陀龙王的来历典故
2025-03-05
凤姑的来历起源
2025-03-04
发布时间:2019-08-26 10:14
大乘佛教有两个派别,从公元1世纪中至5世纪是由龙树、提婆为代表的中观宗。中观派发挥了大乘初期《般若经》中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我们的认识甚至包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的关系〔因缘),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称(假名),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无自性)。所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在他们看来,只有排除了各种因缘关系,破除了执着名相的偏见,才能证悟最高的真理----空或中道。中观派为了沟通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关系,还提出了真、俗二谛说。宣称对一般覆盖无明的俗人来说,应该承认经验或现象世界的存在,但是对已经消除无明、洞察真理的人来说,经验或现象世界只是一种虚幻的表现,一种执着偏见的名相,应该承认最高的真理是空或中道。
中观派在6世纪以后分成应成派(归谬论法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前者以佛护等人为代表,继承龙树“破而不立”、“是遮非表”的传统,在他们看来,不但对空有而且对空的认识本身也要加以排除(“非唯空有,亦复空空”);后者以清辨为代表,主张用逻辑的推论形式积极地表示空,空不是意味着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禅思中能够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
极彩白衣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