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新闻资讯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新闻资讯

中国第一从林-----洛阳白马寺

发布时间:2019-08-26 10:23

       古有诗云:“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阳伽蓝记》载:“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今日的白马寺所处的位置在洛阳老城东约几公里的邝山南麓和洛河北岸之间。

      白马寺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 900多年历史。它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永平七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六丈,飞绕殿庭。翌晨,召集大臣,告以所梦,太史傅毅答日:“臣览《周书异记》,谓西方有大圣人出,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无是乎?”汉明帝即遣大臣中郎将蔡悟、博士弟子秦景等一行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行至大月氏国,恰遇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得见梵本佛经60万言及释迦牟尼佛的造像。不久,白马驮经西来,明帝躬身迎奉,并请腾兰二僧禅居鸿胪寺,翌年,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修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名之为白马寺。

      白马寺寺名的由来,却也有许多争议。“白马驮经”是最为流行和普遍的说法。另有“白马绕塔悲鸣”说,梁慧皎《高僧传》卷一《摄摩腾传》记载:“相传云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之名多取则焉”。洛阳白马寺内保存的明代《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文也记载了:“汉明帝永平八年,闻西域有佛,遗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摄摩腾、竺法兰二沙门以归。至十年,始立寺。初名招提,后王有欲毁寺者,夜见白马绕塔悲鸣而止。因更名日白马云。”1914年的《重修古刹白马碑记》也说:“营寺于兹,初名招提,后更名白马。”这些都说明白马寺名字是演变而成的。无论是“白马驮经”还是“白马绕塔悲鸣”,都与白马有关,更有学者曾提出一个观点,即白马寺本身与马没有丝毫关系,乃是梵语莲花的音译,然后谐音并逐渐演变的缘故。莲花梵语为padma,白马的名字即据此而来。这也不无道理,因为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圣洁,为佛教圣物。释迦牟尼降生时便有莲花相随,当他成道时,曾绕树而行,且步步生莲。所以这种说法也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北魏时期,白马寺一度非常隆盛,根据《魏书》卷一百十四《释老志》中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阁,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皆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可以看出当时白马寺寺院布局是以佛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平面布局。历史上的白马寺至隋唐达到鼎盛。此后几经战乱兴废,后经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重修,大体上才奠定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现在的白马寺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 713年)重修后的遗迹,寺址坐南朝北,为一四进长形院落,总面积约二百余亩。主体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两侧有钟鼓楼、门头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等。

      白马寺寺门外有石质白马一对,古拙朴雅,理所应当被认为是古代遗珍,想来必定是东汉建寺时为纪念“白马驮经”而雕造,经史料查证,这一对石马乃是宋代旧物,完全与白马寺没有关联,它们是被人特意搬运至此的。1932年。国民党政府匆匆迁往洛阳,元老张继平生喜好文物,对白马寺也是情有独钟,他为了使这千年古刹名实相符,特意以十元大洋委托洛阳人杨一平和洛阳金石家郭翰岑将离白马寺不远处的石马凹的一对白马运至白马寺山门前安置。而这对白马的真正主人其实是北宋驸马都尉魏咸信,这对白马的原本身份是驸马前的镇墓神兽,此举可谓近代佛教寺院文化的一段佳话。

      白马寺寺门内东西侧围墙边有两个青石镶包的圆冢,乃是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之墓。值得我们驻足凭吊怀古一番。二人皆是印度高僧,梁《高僧传》曰:“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竺法兰乃天竺学者。与大月氏僧迦摄摩腾结伴前来中国,居于洛阳白马寺。《四十二章经》即由摄摩腾、竺法兰共译,这是一部佛教经典语言的汇编,也是佛教流入中国的第一部经。所以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人堪称我国佛教发展史上伟大的译经大师。

      大雄殿为白马寺主殿,殿内供奉着彩绘泥塑的释迦牟尼像,还有迦叶阿难药师佛、阿弥陀佛及诸菩萨的像。最为珍贵的当数排列于两侧的元代夹纻造像罗汉,元代夹纻干漆造像是极为难得的雕塑遗存,白马寺大雄宝殿内有二天将和十八罗汉的夹幺雕塑。在三主佛前左右相对而立者是二位“护法神”。左边的天将像高2.17米,通座高2.75米。虽武将装束,面容却白皙英俊,显得温和文雅。右边的天将像高2.1米,通座高2.71米,显得勇猛暴烈。殿内两侧殿壁前的神坛上的十八罗汉像,皆神态各异,个性纷呈,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后有清凉台,为寺之最高处,据传为汉明帝刘庄读书乘凉之所。毗卢阁更建于其上,东西配殿供奉的是摄摩腾、竺法兰之像,所塑乃中国人的面貌,一年轻,一老成,更像是迦叶、阿难的造型,而全然没有番僧或印度人的体貌特征,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毫无疑问是后期中国匠人们的作品。

      白马寺旁为齐云塔院,现在亦是佛学院,内有齐云塔一座,高耸而立,俏丽而端庄,堪称古塔精品。塔旁有“大金国重修河南府左街东白马寺释迦舍利塔记”碑石一方。由碑文可知此齐云塔乃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所建。且在此砖塔重建之前,此处原建有一座九层木塔,该木塔存在了一百五十余年后被毁,此木塔原建于宋,并非白马寺内建筑,而是在白马寺旁新建的东白马寺内的高塔。

现在的白马寺所予人的总体感受是它不同于一般的寺院,没有迫人的烟火之气,自身透发着一分古意、几缕幽香……

      首先,一进入白马寺,会立刻被它周遭所弥散着的那种氤氤氲氲、若即若离的“法香”所围绕,缥缈而深远,沉郁而又含蓄,忽而在前,忽而在后。透出那种作为一方大宗的从容,还有作为祖庭释源的大度和风范。

      其次是花之芳香。一寺之中殿宇峥嵘,松柏蔚然成势,古木掩映,清凉台内甬道两旁遍植牡丹,虽然不在时节,只可见茂叶葱翠可人,但立于这古柏林的静穆中,面对一铺碧玉可以遥想牡丹花开时节,声动洛阳的盛景:游人如织、扶老携幼、挈妇将雏,熙来攘往,好不热闹。有立于花前、相顾私语者;有呼朋引伴,绕行其中者。游人行于花间之时,天香染上衣裙,自是别有一番情趣。丛丛牡丹怒放于柏林之中,花之清香和着法香的熏蒸,在恬淡静穆的虔诚中多了一份自然的清赏。

      萦绕于古刹之法香与花香中的,还有馥郁的果香。据《洛阳伽蓝记》载,寺中曾产石榴:“浮屠前,柰林蒲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茂,子实甚大。”且“味并殊美,冠于中京。”以至于“帝至熟时,常诣取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味,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京师语日:‘白马甜榴,一实直牛’。”就着这样的典故,似乎那来自千年前的榴果的芬芳已然来到鼻端,萦绕不散。

      三香者为何?法香,天香,榴香也…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590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