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工艺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工艺

汉魏、西晋时期的“通肩式”佛衣

发布时间:2019-09-02 10:06

汉魏、西晋时期的“通肩式”佛衣


有关中土早期佛教图像的分布,俞伟超等学者曾撰文对引有过概要论述,并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依据俞先生的观点,已发现的东汉佛教考古资料分别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中的“仙人骑白象”(文中作者推证为“降身故事”)和舍利像、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的立佛像、山东滕县画像石中的《六牙白象图》、四川乐山麻浩和柿子湾崖墓中的坐佛像、四川彭山崖墓所出摇钱树座上的一佛二菩萨像、新疆尼雅墓中蓝色蜡缬棉布上的菩萨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佛像等。随着深入考察的进行,更多被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资料得到发现,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南方汉至西晋佛教造像有220余处,其中有纪年的30余处,这些实物资料大多出土于长江流域的墓葬中。

考察中国早期佛教图像中是否存在佛像,通常需兼顾以下三个方面的造像因素:1、造像的体貌特征;2造像的衣着特征;3造像的手印、项光等。

 

所谓造像的体貌特征,是指佛像所特有的,在佛教经典有关释迦牟尼佛的体貌特征主要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这些特征在印度被用于佛像的表现。《长阿含经》:“说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满,蹈地安隐。二者,足下相轮,千辐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网缦。犹如鹅王。四者,手足柔软。犹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纤。长无能及者。六者, 足跟充满。观视无厌。七者,鹿膊肠。上下佣直。八者,钩锁骨。骨节相钩。犹如锁连。九者,阴马藏。十者,平立垂手过膝。十一者,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十二者,毛生右旋。绀色仰靡。十三者,身黄金色。十四者,皮肤细软。不受尘秽。十五者,两肩齐亭。充满圆好。十六者,胸有万字。十七者,身长倍人。十八者,七处平满。十九者,身长广等。如尼拘卢树。二十,颊车如师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师子。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方整齐平。二十四,齿密无间。二十五,齿白鲜明。二十六,咽喉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二十七,广长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彻。二十九,眼绀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顶有肉髻。

“八十种好”是对释迦牟尼妙相更加细微的阐述,《方广大庄严经》:“八十种好者,一者手足指甲皆悉高起。二者指甲如赤铜。三者指甲润泽。四者手文润泽。五者手文理深。六者手文分明显著。七者手文端细。八者手足不曲。九者手指纤长。十者手指圆满。十一者手指端渐细。十二手指不曲。十三筋脉不露。十四踝不现。十五足下平。十六足跟圆正。十七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十八声不粗犷。十九舌柔软色如赤铜。二十声如雷音清畅和雅。二十一诸根具足。二十二臂纤长。二十三身清净严好。二十四身体柔软。二十五身体平正。二十六身无缺减。二十七身渐纤直。二十八身不动摇。二十九身分相称。三十膝轮圆满。三十一身轻妙。三十二身有光明。三十三身无斜曲。三十四脐深。三十五脐不偏。三十六齐称位。三十七齐清净。三十八身端严。三十九身极净遍发光明破诸冥暗。四十者行如象王。四十一游步如师子王。四十二行如牛王。四十三行如鹅王。四十四行顺右。四十五腹圆满。四十六腹妙好。四十七腹不偏曲。四十八腹相不现。四十九身无黑子。五十者牙圆正。五十一齿白齐密。五十二四牙均等。五十三鼻高修直。五十四两目明净。五十五目无垢秽。五十六目美妙。五十七目修广。五十八目端正。五十九目如青莲。六十者眉纤而长。六十一见者皆生喜。六十二眉色青绀。六十三眉端渐细。六十四两眉头微相接连。六十五颊相平满。六十六颊无缺减。六十七颊无过恶。六十八身不缺减无所讥嫌。六十九诸根寂然。七十者眉间毫相光白鲜洁。七十一额广平正。七十二头顶圆满。七十三发美黑七十四发细软。七十五发不乱。七十六发香洁。七十七发润泽。七十八发有万。七十九发彩螺旋。八十者发有难陀越多吉轮鱼相。

在“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中,肉髻、白毫通常成为学界用于鉴定佛像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所谓造像的衣着特征,主要指佛像衣着的样式,在古印度佛像中袈裟有“右袒式”和“通肩式”两种。佛像的这类特征,在具体应用于鉴别时,通常需与佛的体貌特征相结合,由于袈裟的“右袒式”或“通肩式”不只用于佛像的表现,在犍陀罗佛传浮雕中,亦有僧人着“通肩式”袈裟的诸多实例,并且中土佛像衣着自西晋以后出现了许多变化,样式上也不限于右袒或通肩二式。就佛像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早期佛教图像中,这两种样式仍是确定佛像的有效方法。

 

造像的手印、项光、亦是鉴别佛像的辅助方法。手印和项光虽在印度佛像中有所表现,成为佛像的特征,但二者也不仅限于佛像的表现,犍陀罗地区的菩萨、天神及希腊基督像,甚至袄教神祇都有此特证。手印,也出现在犍陀罗地区的菩萨像及古印度耆那教造像中。贵霜、笈多时期,佛像手印大致出现四种,即右手抚膝的“降魔印”,右手上举、手掌朝外的“无畏印”,双手置于胸前的“说法印”,及双手叠合于腹部的“禅定印”。汉至西晋中土佛像手印,主要有无畏印和禅定印。

 

无畏印的特征是右手上举,东汉安世高泽《佛说处处经》:“佛举右手有四因缘:一者用恶人无反复故。二者以善人有反复故。三者现教。四者语人无作恶。佛举右手复有四因缘:一者欲令十方人皆来学道随行意。二者欲示人我所行福,今得是相。三者劝人皆令持戒。四者威仪自尔,亦为不欲见人恶态,是故举一切右手。”

禅定印在早期翻译的佛教经典中少有提及,唐法贤译《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7有“结禅定印,以左手押右”的表述。同为法贤所译《佛说大乘观想曼挐罗净诸恶趣经》卷上有对禅定印的解释,即“手作禅定印,怜愍三界一切众生”。

 

以上述标准来考察汉魏、西晋佛像存在的状态,可以看出同期佛像呈现出两大类型:一类是符合仪轨、较为规范的佛像,或可称作“标准佛像”,在印度也可找到其原型;另一类是具有部分佛像特征,尚不完全符合佛像仪轨的造像,亦有学者将此类造像称作“类佛像”。这里且称作“非标准佛像”,此类造像在印度也无原型可追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类佛像约同时出现,发生时间上没有体出先后性,并且,两类佛像的区别主要反映在服饰的差异上。大体来看,标准佛像多着“通肩式”袈裟,而非标准佛像衣着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下着重对这两类佛像衣着样式予以考察。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58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