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发布时间:2019-09-03 11:25

或许听完“不思议品”之后,我们有些感动,觉得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学佛,我们缺少一种敬业精神,需要努力,需要改变,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打一个妄想,我们也要效法、实践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现行不可思议事,但如果真想把妄想变成现实的话,我们必须人法皆空,而人法皆空实在是事物的真相,只有人法皆空,才能契真空理,然后起大用,由根本智生起方便智,成就不可思议之事,因此能净佛国土,然后经过努力,极乐国土清净,成就娑婆众生往生得以解脱。可见,我们今天走的路是阿弥陀佛曾经走过的路。

  所谓“众生”,梵语是“萨埵”,即是四大五阴和合的生命体,唐代译为“有情”,是专就有情边说,事实上凡是生命,都是因缘所生,所以称为众生。

  所谓“观”是观照般若,是真正的佛法实践,即是由文字认识实相(空性)的过程,能够与之相应乃至相契称为观,可见观有透视的意思,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六根对六尘生六识,是分别心产生作用,反过来,观察六根自性空,外尘无自性,则分别不真实,即是妙观察智,如以金造佛像、茶杯、尿壶,分别好坏是识分别心的作用;如以智慧观照,则佛像、茶杯、尿壶都是金器。我们要学习金店老板,一眼看穿,不被外表所迷惑。所以,“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更何况本来就是梦里六趣,原是空空如也。

  在此品众,二乘人不得法空,所以对之以天女散花著在声闻身上;不得人空,所以对之转男成女。因此菩萨观一切众生,本自空性,即是涅槃。只是因众生不得通达,才对之救治之药,如病愈则药也除。

  【经文】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经文意思是:正当维摩诘说完不可思议解脱之时,妙吉祥菩萨问维摩诘,维摩居士,菩萨怎样观照众生呢?如果以为有众生,即同于凡夫;如果以为无众生,即同于二乘,则无度生事业,那么到底怎样观照众生呢?

  【经文】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回答说,菩萨观于众生,应当这样观照,就如幻师一般,所见自然是幻人;如智者,发见水中之月,也如在镜中寻找自己的形象;如渴鹿热时阳焰,如山谷中的回音,如空中停留的云,如水面上的聚沫,如水中的泡影。此是说明一切法无实,如小孩玩泥巴,指出六道众生无有自性,纯是泥巴所成。

  【经文】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经文意思是:如果以为众生是实在有,那么情况是怎样的呢?如同芭蕉一样坚实,如同闪电一样久住,如同四大之外的第五大,如同五阴之外的第六阴,如同六情(根)之外的第七根,如同十二入之外的第十三入,如同十八界之外的十九界,都是画蛇添足,本来没有的事,如龟毛兔角,菩萨观众生当如是观。

  【经文】如无色界色,如焦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经文意思是:菩萨观众生如同无色界色(不存在),为什么?因为无色界众生无业果感召的色身,他们只有神识作用,没有形色的活动。如烧焦的谷种发出的芽,如阿那含(译为不来)又入胎,如阿罗汉已然无生又有三毒,如让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悭贪、嗔恚、犯戒,如佛陀的烦恼习气,如瞎眼的人能看到外色境,如入了灭尽定的圣者的呼吸,如空中飞鸟的足迹,如石女的儿子,如幻化人的烦恼,如梦中见到自己睡醒,如已经涅槃的灭度者受身,如没有烟的火焰,菩萨观于众生当如是,本来没有,硬要说有,所谓的有也不是真有。

  【经文】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经文意思是:当维摩诘说到此,妙吉祥菩萨就问,如菩萨如上所观,则没有了众生相,事实上,菩萨行慈,以众生为所缘境,如果没有了众生,菩萨怎样行慈呢?而无慈又违背菩萨道,违背佛经所说:若无众生,即无如来可成。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经文】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说,菩萨对众生作以上如幻如化观之后,自我感觉应当为有缘众生演说这种观众生之法,使他们转迷为悟,即转识成智,这才是最真实的慈啊!不忍众生苦,要行真慈,不能趁火打劫;不忍圣教衰,要说真法,不能耍戏法魔术之法,反思每一个人的经历,提醒自己不能再混沌下去了。

  【经文】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

  经文意思是:菩萨能随顺法性,无缘缘于所缘的众生,起一切相,生相不生,灭相不灭,即以无生法教化众生,即是寂灭慈;菩萨随顺法性(空性),无有烦恼,即是行不热恼;菩萨随顺法性,则不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即能行平等之慈;菩萨随顺法性,幻化不真,起无所起,即是行无诤慈;菩萨随顺众生法性,即内六根不与外六尘和合,都无自性,即是行不二平等慈。

  【经文】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

  经文意思是:宇宙万有纷纷扰扰,虽都是空,此空却分明在纷纷扰扰的宇宙万有得以通达,即“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菩萨即能观不坏诸相见真如法相,即是行不坏慈;菩萨即能所而非能所即空性,如是不被八风及各种烦恼所动,面对现实,一切究竟坚固,即是行坚固慈;菩萨观诸法本性是空,超越染净,本来清净,即是行清净慈;菩萨心包太虚,量同沙界,与空相应,即是行无边慈。

  【经文】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经文意思是:菩萨观空断惑,破烦恼贼,即是行阿罗汉慈;菩萨以无所缘而缘众生,行四摄法,使众生安乐,即是行菩萨慈;菩萨观本质即如,现象即来,空即相,相即空,即是如来无二,如金刚经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即是空义,能观诸法如义即是行如来慈;菩萨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人我两亡,则能自他两利,若如是行即是行佛之慈;菩萨即诸法空相中不见于因,其来无始,天然大业,最忌装潢,本来如是,即是行自然慈;菩萨以一切法平等一昧,觉根本空智,则一切法无有障碍,如是即行菩提慈。

  【经文】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

  经文意思是:菩萨与空相应如春风化雨,普润群生,即是行无等慈;菩萨能引导凡夫二乘,进取大乘无上妙道,如是开阔视野心量,即人病己病,人溺己溺,如是行者,已是行大悲慈;菩萨观法如化,则无我法二执,即无身心束缚、系累,广度众生永无疲倦、满足,即是行无厌慈。

  【经文】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经文意思是:菩萨与平等相应,把所证得的佛法全部布施给众生,没有一点点保留和吝惜悭贪不舍之心,如是即是行法施慈;可见,人人为自己,佛菩萨为大家;菩萨与空相应,透视化解五欲:财色名食睡的束缚,即能所无所得,如是不但没有守戒之人和所犯之戒,如是行者,即是行持戒慈;菩萨与忍无可忍相应,内则不动心,外不见声色之尘,即能不嗔恚恼恨一切众生,如是行者即是行忍辱慈;菩萨与空相应,身心无自性可得,则能广度众生而不退,在生死大海之中,不知疲倦地打捞众生(指愿意被打捞的众生),如是行者即是行精进慈;菩萨与心境俱空相应,于万法之中,百花丛中,无牵无挂,即“诸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不惧妄想纷飞,如如不动,如是行者,即是行禅定慈;菩萨与一切真空妙有相应,深知众生根机时节因缘,而能应机施教,对症下药,如是行者即是行智慧慈。

  【经文】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经文意思是:菩萨不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随其类别而为现身说法,是权智范畴,如是行者即是行方便慈;菩萨直心如箭,一切法空,一切法都是佛法,如是行者,即是行无隐慈;菩萨发菩提心,不著二边,行于中道,无所得,如是行者,即是行深心慈;菩萨行于真如法性,如行而说,如说而行,不伪善、装模作样,如是行者,即是行不诳慈;菩萨行于菩提涅槃,是诸法所依是空,而空即涅槃,寂灭为乐,如是行者,即是行安乐慈。妙吉祥菩萨,菩萨的慈悲,正是象这样啊。

  【经文】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维摩诘居士:“什么是菩萨的悲呢?”维摩诘回答说,菩萨所作见相离相,即相见性,如气象万千而归于金,如是即能处变见常(空),以不变应万变,不落生死,随顺法性,随缘任运,而此法性又与众生平等,都是空,如是即是菩萨大悲,不似一般人“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虽能帮助众生,也完全按照自己的取相标准衡量行事,爱别人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即更爱自己,一旦这标准不合自己规格,马上就会另眼相看。

【经文】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经文意思是:什么是菩萨的喜呢?维摩诘回答说,菩萨悟入自他平等,即能助人为己乐,对所有饶益众生事业,无有懊悔、忌妒心,如是即是菩萨喜。不似一般人懊悔、忌妒、不平衡。

  【经文】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

  经文意思是:什么是菩萨的舍呢?维摩诘回答说,菩萨所作随顺法的本性(空),所以即能舍时而不希望回报,是真正的舍,如是即是菩萨舍。不似众生欲壑难填,得陇望蜀,甚至不耕耘也希望收获等。

  关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说到这里。

  【经文】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菩萨未证法身(空性),对于生死有畏惧,应当依靠什么呢?维摩诘回答说,菩萨未证法身,在畏惧生死中,应当依靠佛陀无量劫积累的功德之力(利益一切众生的能力),如是依靠,将证得法身,如是即生死法见无省事,则无所畏惧。

  【经文】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菩萨要依靠如来无量劫来的功德之力,应当怎样安住呢?维摩诘回答说,菩萨要依靠如来的功德之力,就是应当要安住度脱一切众生,因为若无众生,即无如来可成,菩萨只有度众生,才能圆成自己的佛道。

  【经文】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要度化众生,应当去除什么呢?维摩诘回答说,要度化众生,应当去除烦恼。因为烦恼业,所以有众生,如无烦恼,则即无众生。

  【经文】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菩萨要除去烦恼,应当怎么去行呢?维摩诘回答说,菩萨应当行于正念,正念、一念心现前,则烦恼自除。

  【经文】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菩萨应当如何行于正念?维摩诘回答说,菩萨应当见一切法,不住一切相,如是即安住正念,即是处生死变相,行不生不灭法,如见器相回归金性;妙吉祥菩萨又问,什么法不生?什么法不灭呢?维摩诘回答说,一切二边的偏邪知见,都是不善,即是不生;净佛国土都是善法,即是不灭。可见,善法是空,不善法是二边,空是净土是善法,二边是秽土,是不善法。

  【经文】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善与不善的根源是什么呢?维摩诘回答说,身体是根源,因为善不善业都是由身体造作,学佛要超越善与不善,正是“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所以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妙吉祥菩萨又问:身体的根源是什么?维摩诘回答说,欲贪是生死的根源,正所谓“爱河千尺浪,苦海万尺波”,尽管“多情乃佛心”,实是悲,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妙吉祥菩萨又问:欲贪的根源是什么?维摩诘回答说,欲贪的根源是虚妄分别,即以能分别之心,取所分别之境,以之为实,即执取贪著。

  【经文】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又问,虚妄分别的根源是什么呢?维摩诘回答说,虚妄分别的根源是颠倒妄想,所谓我想、法想,都是缘生幻有,而执幻不实,则是颠倒妄想,即使真如也不守自性。妙吉祥菩萨又问,颠倒妄想的根源是什么呢?维摩诘回答说,颠倒妄想的根源是了无所得,即是无住,即是如空中花,水中月,有也没有;妙吉祥菩萨又问,无住的根源是什么呢?维摩诘回答说,了不可得的无住就是没有根源,因为现象界不可靠,空无所有,即是诸法实相,无能依所依,所以无住即无本。妙吉祥菩萨,无住即真如,而真如不守自性,即法性无性,却又能随缘立一切法,所立一切法又无非真如,没有次第,直指人心,当下即是,否则住在任一处即执著,执著就是轮回。有一句话:“无佛处真要停留,有佛处急需走开”。即: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经文】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经文意思是:正当妙吉祥菩萨和维摩诘交谈告一段落之际,丈室之中出现了一位天女,她是看到法会中,诸天、人、大弟子等听到所说的佛法,即以法喜充满的心情,出现在大众面前,即以天上的妙花,色彩纷呈,散向诸菩萨及大弟子,表示恭喜祝贺之意。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妙花落到大菩萨身上纷纷落地,而落在大弟子们身上的竟然粘在身上不落下来,可以想见,那天花散落不掉的情景,本来佛制比丘不允许香花着身的,如著身即是犯戒,当时大弟子们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天花。

  【经文】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经文意思是:因为香花著身是犯戒。所以机械守戒的诸大弟子都纷纷运用神通之力,想使身上的花去掉,却毫无办法,此时天女看着发笑,就问舍力弗:您为什么要去掉这些香花呢?舍力弗回答说,佛制比丘不可以著花,著花即是不守戒且不如法,看着不威仪,所以要去掉它。

  此处的天女同维摩诘都是法身大士,否则单纯的天女是不会有如此境界,所谓制戒,应是教人不取不舍,不是教人有取舍。而小乘根机不是取就是舍,把佛制变成了法制,见花著身,即有犯戒和不威仪之感,于是手忙脚乱,即是表明众生有我就有法,如是即有执著。

  【经文】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经文意思是:天女说,舍力弗!您不要以此无情之花妄生分别,是不如法,为什么呢?此香花没有分别,只是仁者您自己自心生出的分别,如风动、幡动之说,实乃仁者心动,又如“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也如有色眼镜看东西,总是一相情愿。如果您真的在佛法上出家,应无分别平等,如果有丝毫的分别执著,即是同法性空相违背,才是不如法;如果于一切法不舍弃不执取,即是无所分别,才是如法;观察这些大菩萨不用手忙脚乱,花也不著身上,这表明他们已经断了妄想分别。

  【经文】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经文意思是:如果人有分别执著,就如同人畏惧之时,妖魔鬼怪会乘虚而入,如人算卦说有车祸,低头丧气,心里因惧怕而全神贯注投入进去,车来没注意,一下子有了车祸,于是有人感慨真准啊!又如人若怕狗,前面跑,后面追,你若不怕,狗只吠叫而已,是它怕你,能奈你何?罗什法师解释说,如一罗刹鬼,变成马形,有一勇士骑上这匹马,一点也不怀疑,走在中途,马问勇士,骑的马还好吗?于是,勇士拔刀给罗刹看:这把刀还好吗?罗刹知道此人无所畏惧,终究不敢加害于他,正是因为如此,二乘人不知生死的本来面目,所以怕生死,如是外尘色声香味触法会随着惧怕的心态乘虚而入,就如同夜里走路看见一盘绳子,以为是蛇而被吓死,或者杯弓蛇影,以为真实而折磨自己。反过来,已经离却了恐惧的法身大士,一切的五欲境界奈他不得,你们声闻人虽断见思二惑,却没有断习气,所谓习气,就是惯性,不由自主,如“他妈的,我没有骂人”,矛盾又不矛盾,他想不骂,但他骂了。正因为如此,花落在身上,抖落不掉(守戒和威仪的习气)。

  【经文】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问:天女!你如此辩才如维摩诘,你在这里住很久了吗?天女回答说,我在此丈室,如同长老(舍力弗)证得解脱一样。舍力弗说:我早已证得了八解脱(1,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4,空无边处解脱;5,识无边处解脱;6,无所有处解脱;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8,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那么你在此很久了吗?天女回答说:您证得解脱有久近可说吗?解脱离时空妄法的束缚,时空不有,哪里有久近可说呢?

【经文】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听到这样一番话,知道所说有失误,就默然无语不再回答,天女就问:象您这样的大长老,智慧第一,怎么也无话而说了呢?舍力弗回答说,证得解脱的人,言语不能表达,超越时空,所以我对此也不知要说什么。意即无话可说,可见“沉默是金,雄辩是银”,面对真理、是非,应是“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经文】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经文意思是:天女又对舍力弗说,语言文字,是缘起法,智者观之,当下即空,都是解脱相,为什么?所谓解脱相即是诸法实相,所以它无内无外,不在两中间,远离二边,语言文字也是同样的不内不外,不在两中间,所以,舍力弗,不要离开文字而证解脱,法法本自解脱。此正如禅宗的“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一般人蒙头转向,利根人言下舒畅!

  【经文】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说,如你天女所说,一切诸法都是解脱相,那么淫怒痴三毒也是诸法之一,如是也不要脱离淫怒痴而证解脱吗?这如同今人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也如同“万法皆空,六字洪名不空”等等,二无的世界久了,不知本地风光,当下即是。所以听到此,不禁毛骨悚然。对此天女回答说:佛为增上慢人,去掉蛇足、龟毛、兔角,就说离淫怒痴而得解脱,所谓增上慢,法华经说,五千退席,佛以未得为得、未证为证是增上慢(二乘所证的涅槃是五百由旬的化城,不是真涅槃);如果没有增上慢的人,即缘起即是性空,佛说淫怒痴性即是佛性(空性),即是解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如果以为有个实在的淫怒痴,就同蛇足、龟毛、兔角一样了不可得。

  【经文】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闻天女所说之法,法喜充满,大加赞叹:好啊!好啊!天女您得了什么道?证了什么果?如此辩才无碍!天女回答说:我现在一无所有,无得无证。所以如此辩才无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有得有证,即是在佛法中称为增上慢,而一切法如梦如幻,有得有证如龟毛兔角蛇足。

  【经文】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问天女:你对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志愿求哪一乘呢?天女回答说:如果以声闻法化度众生,我就是声闻乘人;如果以十二因缘化度众生,我就是缘觉乘人;如果以大悲法化度众生,我就是大乘人。

  【经文】舍利弗,如人入瞻葡林,唯嗅瞻葡,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现在的情形则是,好象有人走进瞻葡林,只能嗅到小黄花的芬芳香气,不能嗅到杂花野草之味,因为这样的缘故,走进此丈室,只能听闻大乘佛法的功德之香,而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之香。可见大乘佛法的富贵,非小乘所可比拟。

  【经文】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其中有帝释天、梵天、四王天并诸天龙鬼神等,入于此丈室,听闻维摩诘所讲说的正法,都能发起菩提心,欣乐大乘佛法的功德之香,发起出离之意。舍力弗!如果就理而言,我居此室无久无近;如果就事说,我来此室已经有十二年了,从没听说维摩诘讲过声闻、辟支佛之法,听到的只有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诸佛功德之法。

  【经文】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此室常现未曾有法,稀有难得,是哪八种呢?一者,此室常有金色晃耀,昼夜都没有差异,不再以日月灯等照明,此是第一种未曾有、难得之法;二者,凡是进入此室之人,如龙天人神灯,听闻妙法,即相契于真如法性,与空相应,不再被世间垢染所恼害,此是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经文】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及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

  经文意思是:三者,此室常有帝释天、大梵天、四天王,以及他方世界的诸菩萨来此相会,络绎不绝,此是三未曾有、难得之法;四者,此室常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究竟不退转之法,此是四未曾有、难得之法。

  【经文】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

  经文意思是:五者,此室常有天人的雅乐,奏出无量的法化之声,其音美妙绝伦,此是五未曾有、难得之法;六者,此室有常乐我净四大宝藏,众宝积满,能够周济贫乏之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财宝也指法宝。

  【经文】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经文意思是:七者,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佛、宝炎佛、宝月佛、宝严佛、难胜佛、师子响佛、一切利成佛,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维摩诘上人持念之时,即都云集而来(不来而来),广宣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去无所去),此是第七未曾有、难得之法;八者,此室之中,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等等都能于其中显现,如大圆镜,显露无遗,此是第八未曾有、难得之法。(由维摩诘证常寂光,所以能示现实报庄严土)

  【经文】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既然此室常现有八种未曾有、难得之法,那么,又有哪一个人见到这样不可思议之事,而又去乐于声闻法呢?肯定没有,别抱怨没因缘,证得诸法实相(空性),境界自然现前。

  【经文】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问天女:我见你辩才无碍,定是来历不凡,然而,你为什么不转女身而成男身呢?小乘人见天女智慧辩才当是八地菩萨,而八地菩萨不受女身,所以问天女。更有二乘人的狭隘,以为女人不能同男人相比,女人是业障深重的表现,殊不知,不执著就是解脱,就象有人以为“极乐无女人,我们去不了”。事实上,女人的形象不是定法,可以改变,对此,天女回答说,相有男女差别相,本性平等无别。所以我自进入维摩诘丈室十二年来,探求男人女人的相,已是了不可得,不知道,转女人为男人相,应当怎样转呢?

  【经文】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经文意思是:天女说,譬如幻师化作幻女,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不转女身成男身呢?这个人问得有道理吗?舍力弗回答说,没有道理,因为幻相没有定相,如是,应当怎样转呢?此处无明比喻幻师,行识比喻幻法,幻出名色等幻女,不可为实。

  【经文】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经文意思是:天女说:一切诸法都没有定相,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舍力弗为什么要问我不转女身为男身呢?也就说话的时节,天女以她的神通之力,把舍力弗变成天女的模样,自己变成长老舍力弗的模样,进而问舍力弗:为什么不转女身为男身呢?(舍力弗断分别我执,俱生我执未断)

  【经文】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以天女的相貌声音回答变成了舍力弗的天女说,我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女身?既然是女身,相貌、声音都完全变了。对此,天女以舍力弗的形象、声音说:舍力弗!你如果能转女身为男子身,那么一切女人也应当能转女身为男身,就如同你舍力弗一样,非女身而变成女身,在此需要说明,舍力弗是被神通力所变为女身,而一切女人是业力牵引变成女身,如舍力弗不需神力而能转,则一切女人也不需待业而转,无论是业力、神力,都不是不变之力,所以一切法没有定性不变,因缘幻化,相虽有别,同一空性,所以说,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不是定男定女,否则不能转。

【经文】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经文意思是:正在这时,天女还用神力摄受,使舍力弗身体又突然恢复到原来长老男身,简直难以想象,比丘众是极重威仪的,没有想到会让天女耍弄到这个样子,与会凡夫、天人等也都目瞪口呆,包括我们也都莫名其妙,发呆之际,天女又问:舍力弗!你以为的女身的形色,现在在什么地方呢?舍力弗回答说,虽然女身形相如水泡,无实在性,但它却能随缘现形相,即不能抹杀它现象的存在,即有即空,所以它是无在又无不在的。

  【经文】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经文意思是:对此天女说,进一步说,一切诸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无在无不在;而这无在无不在的道理是佛陀所说。(包括三世诸佛)

  【经文】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问天女,菩萨留留惑润生以为方便度生,那么你的化缘尽后,也一定会死此而生彼,那么你在此处因缘尽了,应当生在什么地方呢?天女回答说,权乘菩萨结业受生有定处,佛则不然,随其化生即无定处,应机示现,我也如同这样。舍力弗说,既然是佛的化生,那么随机示现,则是:非生而生,非灭而灭,也即是即生死而非生死,天女说,不仅仅是佛菩萨是这样,众生也是这样,因为生灭如幻,所以没有生灭。所谓结业,如水结冰,不应碍而碍,有形有处,成宿命论;佛无结业,如水生为蒸气,无形无处,佛是化生,不是此处没而彼处生。而结业生,即在此处没,在彼处生,相异之处:佛无执性,运用生死,得无碍自在;众生有执,即被生死牵着鼻子轮回,不得自在,一定结业,探其根本,是生死不害众生,是众生执著生死,正如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以执迷故,枉入诸趣。

  【经文】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又问天女,你还要多久应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呢?天女回答说,如果你舍力弗返回到凡夫,我就应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舍力弗说,我返回到凡夫,没有这样的道理。天女说,如你所说,我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是没有道理,为什么?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固定的住处,如《金刚经》也说,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答,不也。又如太阳普照,被云所遮,太阳没有所失,烟消云散之际,太阳也没有所得。

  【经文】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说,现在诸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中已证得和当证得的,如同恒河沙那么多,这都是什么道理呢?天女回答说,都是依世俗语言文字价值观念,说有三世诸佛,并不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因为就世界幻相有过去、现在、未来,而就诸法实相说,哪里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呢?天女又继续说,舍力弗,你证得阿罗汉道了吗?舍力弗回答说,我所证得的阿罗汉道,是无所证而证得的。天女说,诸佛菩萨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无所证而证得果位的。这也如同提婆菩萨《百论》:成佛世俗谛中事,若于第一义谛,则无佛可成,而无佛可成才是真成佛。

  【经文】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经文意思是:当天女与舍力弗问答告一段落之际,维摩诘告诉舍力弗,这位天女已经供养过九十二亿诸佛,所以能在三界内游戏神通,从心所欲,无有障碍,证得无生法忍,已住不退转,即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因为有成佛的大愿,所以能随意示现,教化众生,千万不要因为是女身就轻视她,意思是,天女来历不凡,不要以我们的观念衡量圣者,不但不对,反而以自己的观念产生的情绪(和尚不是天女的对手,而贬损出家人形象)还会影响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相信天女的供养九十二亿诸佛,散平等花,转女成男,转男成女等,一定会留给大家深刻的印象。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23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