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简介

发布时间:2019-09-03 14:48

观世音菩萨是谁?

 

观世音菩萨的两种解释

 

      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 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生起贪嗔爱恶的烦恼,促成杀盗淫妄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这也就是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 而能不受所动,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的:「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 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 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音菩萨 法门的自修而言,(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


观世音菩萨的身世及来历 

 

       观世音菩萨,虽然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尤其是中国浙江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观音菩萨,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即使是美国人,知道有Happy BUDDHA的人不少,但知道有观音GWANYIN的人更多。可是观音菩萨,却是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菩萨。现正在辅助阿弥陀佛教 化众生,无量劫后,阿弥陀佛于上半夜入灭,观音菩萨,即于下半夜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佛。

       其实,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因大悲心切,愍物长迷,故带果行因,现菩萨身,助佛转轮,何止辅助阿弥陀佛,亦助十方一切诸佛。释尊降籎娑婆,观音菩萨亦于娑婆世界,印度南部的普陀洛伽山,示现道场,助释尊转法轮,度众生(见华严经)。

       及佛法东来,观音菩萨又在中国浙江南海普陀山,建立行化道场。据说南北朝时代,大约梁明贞年间,日本有一位名慧谔和尚,到中国求佛法,于五台山朝礼文殊菩 萨时,看见一尊观音菩萨圣像,清净庄严,非常喜欢,欲请回日本供养,又恐主持不允,结果不与而取,立即买舟东渡,欲回日本。当船行至浙江舟山群岛,新罗礁 附近,忽见海中出现无数铁莲华,阻挡船只,不能前进。如是三日三夜,船只不能通过,因此祷告菩萨说:‘假使日本众生,无缘见您,当随所向,弟子即于该处, 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毕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停下。当时慧谔和尚,弃舟登山,见一渔翁,说明来意,渔翁大受感动,将房舍让出,供奉观音,名‘不肯去观音 院’。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由是可知,观音菩萨大有来历,何止是一生补处菩萨,而且是佛道中再来的菩萨。何来籍贯之有? 

 

观音菩萨的性别—— 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

 

       观音菩萨,既然是从佛道中来的菩萨,早证佛果,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何止是以三十二应 身,化度群迷,同时以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施于众生,则其性别,说是男是女,是凡是圣,是人非人,皆无不可。瑜伽焰口中的面燃大士,便是观音菩萨所现的鬼王 身。然则,又岂可仅凭凡夫妄念,测度菩萨的性别?当知凡夫境界,未出轮回,为时空所困,处处执著,因此见有男女、人畜、凡圣、甚至善恶好丑种种对待之法, 若能超越时空,脱离轮回,悟归佛性;佛性平等,绝对待,谢是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何来生佛之分,凡圣之别?圣凡都无,生佛一如,遑论性别矣! 

       所谓性别,只是凡夫之人,妄想执著的假名假相而已。为佛弟子,不知会相归性,破妄显真,反而固执性别,妄论高低,甚至重男轻女,实不应该。维摩经中,有一 天女散华,华至菩萨,即皆坠落,及至大弟子们身上,便著不坠,身为佛之大弟子,满身皆花,实在不雅观,于是众大弟子,皆用神通,力谋去花,但华终不去,于 是天女问舍利佛,何故去花?舍利弗答:‘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女说:‘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 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 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于是,展开一番辩论。 

       舍利弗心想,女辈之流,有此辩才见识,真是不容易;既有如斯辩才见识。又何必作为女辈之流?因此说:‘汝何不转女身?’天女答:‘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 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女言:‘一切诸法,亦复 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是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女反而自己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 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为女身。’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 人,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还复如故,天女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 女言:‘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最后维摩居士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所现,教化众生。天女仅供养九十二 亿诸佛,成就菩萨游戏神通,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便可随意现种种身,教化众生,何况观音菩萨,久证佛道,当然更能随意,现男身,现女身,甚至现十二类众生 身。故法华经说:‘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至此,各位对于观音菩萨的性别,应该有所认识了? 

菩萨圣号的含义

 

         菩萨之所以称名观世音,可从其因中修证,及其果上施化两方面来说明。若约菩萨因中修证而言,‘观’是菩萨能观之智,‘世音’是菩萨所观之境,在楞严经中, 观世音菩萨说自已在因中修行,久远劫前,得值观音如来,蒙观音如来教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依之修证,从耳根闻性本觉的理体,起始觉妙智,观三种世 间所有音声,皆唯心所现,故不循声转,反观闻声之性,入流亡所,解六结,越三空、终证圆通,故得古之观音如来授以观世音号。

       若约果上施教论,则‘观’该是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音’是世间众生称念菩萨圣号的音声,或求救的音声。如法华经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 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是能救能度的人,‘世音’是所救度之机,能所不二,机教相投,谓之观世 音。

       至于菩萨的意思,译名觉有情。据自利释,觉是菩萨自觉之心,有情是指菩萨的本身,身为菩萨,并非泥塑木雕的偶像,而是与一般人一样,具有知情意精神活动的 高等生命。不过一般人在迷,菩萨在觉,故一般人是迷惘的人,菩萨是觉悟的人而已。所以菩萨是芸芸众生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圣者。

       若据利他言,觉是指菩萨所证的觉道,有情是被菩萨所教化的众生。人之所以被称为菩萨,原因是此人能于觉悟真理之后,本乎同情心,正义感,运悲启智,深入社 会,以斯道,觉斯民,解除人生的迷惘,促进人性的觉悟。如果综合自利利他而说,觉是上求佛道的自利功德,有情是下化众生的利他行为,人能上求佛道之觉以自 利,又能下化有情以利他,自利是智,利他是悲、悲智双连,自他兼利,故名觉有情,亦即是菩萨。

        不过菩萨,有凡夫菩萨,圣人菩萨,及佛菩萨之别。位居凡夫,得闻大乘佛法,因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但初发心,功德未深,烦恼未除,虽有满胸热情,但为境 所牵,未能与宏愿相应,谓之凡夫菩萨。若已久发菩提心,久修菩萨行,断烦恼,了生死,分证佛道功德,甚至分身无量,在诸佛前助佛教化,绍隆佛种,名真佛 子,常为诸佛所称赞,名圣人菩萨。亦是名符其实的菩萨摩诃萨。若然三觉圆,万德备,早成佛道,但悲愿深切,愍物长迷,倒驾慈航,随流九界,现种种身,说种 种法,度种种众生,如观音菩萨,过去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净尊王佛;维摩居士,过去成佛,名金粟如来。而佛弟子中,须菩提过去 成佛,名青龙陀佛;央屈摩罗,过去成佛,名一切众生乐见如来;舍利弗过去是金龙陀佛,此皆是佛界中的菩萨。观音菩萨既然早已成佛道,当然亦是佛界中示现的 菩萨。


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

 

        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是从耳根闻性下手,终于反妄归真,觉悟成佛,因名耳门圆通。在未研究观音菩萨修证耳门圆通反妄归真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众生迷真起妄 的过程。关于众生如何迷真起妄,又如何反妄归真,在楞严经中有详尽的说明,现在限于时间,仅作简单的介绍。

        众生本具佛性,圆明遍照,无能所,绝对待,超越时空,谢绝生死,纯真无妄,自由自在。奈何众生,从无始来,一念不觉,为无明所惑,妄见能所,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亦即是无明熏真如,将白净无垢之识心,变为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第八阿赖耶识,成为第一灭结。

        再由三细长六粗。因无明障蔽真智,不能了解三细中的能见相、及所见的境界相,唯心妄现,而知见妄发,引生第七识分别的智相,属于俱生我法执,成第二空结。能所相对,发妄不息,分别不已,是六粗中的相续相,属分别法执,成第三觉结。

         知见转深,对境执著,取舍不已。因境牵心,故由明暗通塞等十二种妄尘,黏湛发见、发听、发嗅、发尝、发觉、发知等种种心理反应;因心取境,故由见精映色, 结色成根,听精映声,卷声成根,乃至知精映法,揽法成根,遂有六根之形成,属俱生我执,是六粗中的执取相,为第四根结。

       六根既成,取境不已,引生六识分别,内见有我,外计我所有,是六粗中的计名字相,属于分别我执,成第五静结。

        众生不知我法俱空,内执实我,外执实法,六根终日攀缘六尘,起贪嗔痴之心,做杀盗淫等业,是六粗中的起业相。由业感果,遂有众生、世界、业果等三种相续。自此,身被业系,苦不堪言,是六粗中的业系苦相,成第六动结。

       若想反妄归真,破五阴,解六结,灭无明,证法身,当于六根中,选择一根,作一门深入。如能‘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 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见楞严经)因此十方微尘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 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未明,问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又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 槃无漏真净。’又说:‘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由于阿难未明‘今 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更未明‘六解一亡,舒结伦次’之理,佛即于狮子座上,取天华巾,于大众前,伦次绾成六结。巾本无结,喻众生真心原无障碍; 巾绾成结,喻众生迷真起妄,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遂成五阴六结,根局于尘,生死轮回,不得自由。

        结有次第,绾时是从一至六,解时由六至一;喻众生五阴烦恼,生时从细至粗,灭时由粗至细,所谓:‘生因识有,灭从色除’。若欲解结,当于结心解,即可分 散。否则,偏左偏右皆不可;喻依中道了义之教,自然可以反妄归真,否则,偏于凡小,或邪魔外道,结终难解。由于六结虽同体,而结不同时,故解结之时,亦应 次第而解。楞严经说:‘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观音菩萨修证耳门圆通,亦是次第解 结,层层深入,终证菩提。

       楞严经观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由于观音菩萨修习耳门圆通,证得佛果无上菩提,从体起用,带果 修因,任运自在,谓之善获。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即是现容不可思议,说咒不可思议,受供不可思议,兴供不可思议。观音菩萨,无论是现容,说咒或受供,兴 供,皆非一般人心可思,口可议,唯证乃知,故说四不思议。而此四种不可思议功德,随时可现,不假作意,谓之无作。此四种功德超胜无比,谓之妙德。

 

观音的道场

 

      道场原指佛陀成佛之地。如今,观音的道场指观音得道之所。一般指,浙江舟山普陀山和三亚南山两处。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458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