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太上老君是指哪位神?
2025-04-07
江夫人是指哪位神?
2025-04-06
吕洞宾是指哪位神?
2025-04-05
斑疹娘娘的来历及传说
2025-04-03
乳母娘娘是指哪位神?
2025-03-31
汉高祖刘邦的历史传说
2025-03-29
阴律崔珏是指哪位判官?
2025-03-28
罚恶司钟馗是指哪位判官?
2025-03-27
赏善司魏征是指哪位判官?
2025-03-26
南路招财使者陈九公是哪位财神 ...
2025-03-24
发布时间:2019-12-19 17:31
水天是佛教二十四天之一,他其实就是人们熟知的龙王。龙的梵语叫“那伽”,“那伽”的意思很广,可以是蛇,可以是龙,也可以是象。当年,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佛经时,曾对龙的梵文“那伽”颇为头疼,最后只好直接翻译成龙象。而佛教中帝释天的坐骑就是八大龙王之一——优婆罗龙王,每当帝释天要出巡时,他就变化成庄严的六牙白象,让帝释天骑乘而去。在此,龙和象已经没有分别了。
在古印度,龙原本指蛇,因为印度是多蛇国家,人们觉得蛇是一种灵物,因此将它作为一个神来崇拜。
在印度的神灵中,水天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神仙。起初,他掌管天上地下,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后来,他的权力逐渐被别的天神瓜分,到佛教产生时,仅仅剩下一部分管理海域的权力。因此,水天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之—。
当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以后,水天就和中国传说中的龙合二为一,并衍生出八大龙王,他们手下掌管着数不清的小龙王、龙子、龙女和龙众。由于他们数量众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天龙八部中专门开辟了一个“龙部”。
有人认为,水天是龙部中的娑竭罗龙王,娑竭罗的意思是“咸海”,他有一个非常出息的女儿龙女——她是观音菩萨的右胁侍,因为女儿的缘故,娑竭罗龙王也变得有名起来。
其实,水天应该是龙王的统称,在天神中占有一席之地。当他和诸天一起出现时,模样和我们熟悉的龙王并没有区别,龙头人身,装扮如同中国古代帝王。
在中国,人们对龙的崇拜和印度人一样,主要是源于对蛇的崇拜。根据《山海经》的记载,人类最早的始祖——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其他很多神也是蛇身。
尽管人们现在都知道,世界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但中国人一直自诩为龙的传人,原因在于,远古的夏族代表正是后来流传千年的龙,它的来历和著名的治水功臣大禹的父亲有关。大禹的父亲叫鲧。
当年,地面上的人们四处受到洪水的侵逼,几乎无法生存,于是鲧奉天帝之命治水。对于如此大的洪水,鲧只能采取围堵的办法。眼看洪水不断地冲垮自己构筑的堤防,百姓日夜遭到荼毒,鲧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种土壤可以不断地生长,保证鲧的围堵不会失效。就这样,人们终于摆脱了洪水的困扰,开始重建家园。
鲧看着这一切,感到非常欣慰,正当他准备回去交差时,天界的主人尧得知“息壤”被盗,非常震怒,他不仅收回“息壤”,还用雷电将鲧劈死。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腔怨恨死了,他死后,尸体过了三年都没腐烂,尧担心鲧的尸体出现异常情况,于是派一名勇士用利刃剖开它,谁知里面飞出一条黄龙,这条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他是鲧积聚的怨气化成的。后来,大禹用疏导的方式结束了这场可怕的洪水,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利用龙乃水神这一特点,收服了很多兴风作浪的孽龙帮自己治水。大禹治水时,黄河“禹河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极像一个雄峻的门,为了疏导洪水,大禹曾在这里开凿了一个水道。
传说有一群鲤鱼从东海而来,它们逆流而上,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黄河龙门附近,大禹鼓励它们:“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于是鲤鱼们用尽力气向上跳,但是过了四十九天,它们依然无法跃上龙门,因为龙门高达百丈,最后,鲤鱼们想了个办法,它们一条条叠起来,再向上跳。大禹看它们这么努力,于是扇起一阵清风,让它们借助风力跃过了龙门,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条为大家垫背的金色鲤鱼了,它灵机一动,顺着水流跃上浪尖,然后一甩尾巴,姿态优雅地越过了龙门。大禹高兴极了,马上在它的头顶点了一下,从此,这条由鲤鱼变成的龙就奉旨镇守龙门,而且世上也有了“鲤鱼跃龙门”的说法。接着,大禹建立了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图腾就是龙。从此,龙在中国人的传说中生了根。那时,人们认为龙生活在水里,而地上的水和天上下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让龙当了大海的主人。龙王的职责是从海中汲水,然后降为雨露。至于雨师、风伯、电母和雷公,则都变成了它的属下。
关于龙的模样,书中有详细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后来,明代李时珍将“鳞似鱼”换成了“鳞似鲤”,并说“龙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由于九九乃至阳,至阳的物体往往能降服一些属阴的妖魔鬼怪,从此,龙又有了降妖伏怪的本领。
自古以来,龙的传说就数不胜数,但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南粱画家张僧繇以画龙而闻名于世,据说张僧繇曾应金陵安乐寺的邀请,在寺院墙壁上画四条白龙,张僧繇画得活灵活现,但他就是不肯画眼睛。
他说:“一旦画了眼睛,这些白龙就会乘风飞走。”
但人们以为他信口开河,都不相信,再三要求他点睛。最后,张僧繇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给其中两只白龙画上眼睛。
当他的笔尖刚刚落下,墙壁立刻抖动起来,同时,人们听见电闪雷鸣,接着,两条白龙从墙壁的裂缝中腾空而起,乘着云彩飞走了,墙壁上只剩下另外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
张僧繇除了画龙之外,还能“画锁制龙”,他曾在昆山惠聚寺的墙壁上画了神仙,在柱上画了一条龙。如果百姓患了疾病,只要在墙壁下虔诚祈祷,然后停留片刻,就能痊愈。不过,每逢阴雨天,四柱上的飞龙就蠢蠢欲动,仿佛要飞去一般,于是张僧繇画了一把锁,将它锁起来,这样,龙就逃不走了。
龙的种类极多,其中为人所熟知的是蛟龙,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晋代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传说蛟龙生性凶猛,是能够引动大水的神异龙类,如果它不高兴,甚至可以将喝水的猛虎拖进河中。它的身子像蛇,头细,四脚小卵如一个石瓮,大者十数围,能吞人。过河的船家非常害怕蛟龙。当被它袭击时,受害者在极度惊吓中反而会笑起来,最后跌下水,成了蛟龙的口中食。
自从龙王成为佛教护法后,他们的工作是“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到了明清时期,《封神演义》将龙王更加细化,比如东海龙王叫敖广、西海龙王叫敖吉、南海龙王叫敖顺、北海龙王叫敖明。
而在小说《西游记》中,龙王更是广为人知,孙悟空的兵器金箍棒就是东海龙王的宝贝“定海神针”。
后来,凡是有水之处,都有龙王,唐宋以后,皇帝再次将它们封为王,于是龙王庙遍及全国,成为最多的神庙之一。
据佛经记载,龙王是海里的财神,它们拥有无数奇珍异宝。
现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诗句依然被传诵,关于龙的传说依然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
而寺庙中的水天一般是身青色,骑着一只大乌龟,长着九个龙头,左手紧握成拳,右手执绳索。密宗将供奉水天的仪式称为“水天法”或“水天供”。
水天龙王
彩绘龙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