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徽两朝的高潮期北宋是道教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它沿袭了唐代儒、道、释兼容和对道教崇奉扶持的政策,并形成真宗朝和徽宗朝的两个高潮。五代和宋初道教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从南至北,道教都呈现出荒败之象,宫观毁坏,道士逃亡,经书亡佚。然而,由于一些统治者仍对道教表示尊崇,对道教的维系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一些著名道教学者也为维护和加强道教的信仰作了不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570
道教走向世俗化 由于明清统治者对道教实行利用和严加控制的政策,加上西方文明的进入,使道教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走向了衰落。道教的世俗化 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防止宗教泛滥造 成政治和经济的混乱,他有限制地对宗教加以利用和控制,更对各种教团严加检束;所以,明初期和中期,道教根本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一直到明世宗时,情况大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80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它的宗教性。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藏传佛像的32相,80种好,3000多种佛像造像造型。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是它的时代性。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当时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1056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和其他文物艺术品一样,当古玩行业逐渐兴起,它的仿制品亦就应运而生了。由于金铜佛像被人们演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艺术品,那些作伪的产品 才得以发展,并悄悄地流入市场。此外,由于古代铜佛像大多鎏金,不少人则将其作为金像收藏,这又大大刺激了古玩业,于是金铜佛像作伪之风也就炽烈起来。 金铜佛像作伪风气的形成,与乾、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789
一、东晋佛教艺术概况 西晋未年的“永嘉之乱”307-312,其结果是使得北方陷入割据分争的状态。此时南方相对安定,司马懿的曾孙琅玡王司马睿时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及江南军务驻守建邺(今南京)。311年洛阳沦陷,北方土族官僚南迁投靠司马睿,316年晋愍帝在长安被俘,于次年被杀,司马睿遂正式称帝,建立了偏安的东晋王朝。 &n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564
“二戴像制”所涉及的造像题材造像题材,即造像身份属性。外表相似的佛像,往往身份并不相同,进而胁侍也随之变化,通常也将身份明确的胁侍,作为佛像身份认定的依据。文献显示,戴氏父子的造像,以明确注意到了这一点。此后,中土佛像往往不是被孤立地制造,而胁侍紧密联系,形成较为稳定的组合模式。两者相互联系,成为研究风格变化传承的重要依据。对胁侍的表现,在东汉至西晋的南方早期造像中已出现,但胁侍身份特征并不明确。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766
魏晋至明清,中国佛教艺术的审美体系展现出一个由神本位向人本位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体现出以神本为主的阶段;二是隋唐五代时期,神本和人本在佛教艺术中互相渗透、融合并存;三是宋元明清完全以人本为主的时期。这一以人本为主的第三阶段由唐代肇始,至两宋达到顶峰,后世只是对唐宋佛教艺术审美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784
云南巍山南朝风格造像 云南佛教的兴盛一般认为是在南诏时期(约7至9世纪),而1990年4月,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出土的一批佛教石造像,其风格显示似乎是在南北朝或更早的时间,云南已开始大规模性早佛像。这批造像风格不尽相同,应属不同时代的遗物,总计约180余件,造像体量不大,多为高20厘米至40厘米,鉴于造像多有残损,出土点地邻采石场,且造像多为未完成的作品,或可认为是一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