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南朝佛教造像由成都至麦积山的传播路线 通过风格比对,可以看出成都在诸多造像因素上都先于北方出现。阮荣春先生认为,印度笈多造像由河西走廊东传至甘肃永靖、天水一带,可能受到中印度笈多造像经四川北上冲击影响,秣式风格又明显加强,同时逐渐形成的南朝造像风格也乘势北上,使北方造像风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麦积山造像在孝文帝改制以前,其风格受到南朝影响,已为一些学者阐述,北魏改制以后,受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577
南朝造像由南京向成都的传播 前文提出“以建康为中心,北至山东青州,西沿长江流域至成都,并北上至麦积山,形成一条南式环形佛装造像带”的观点。成都南朝造像源自建康已为许多学者认同,只是栖霞山造像研究过去山东水泥涂敷的限制,这一观点尚显论证不足,有必要作具体论述。 “螺发”、“三瓣式裳悬座”、“褒衣博带式佛衣”等造像因素,建康较成都更早出现,以下仍久两地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41
南朝对青州造像的影响及传播路线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山东博兴、无棣、诸城、青州、昌邑及惠民等地陆续出土了近千件石佛造像和百余件金铜佛造像。自北魏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时间跨度达500余年,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风格之鲜明,确立了山东作为中国东部佛教艺术中心的地位。尤为难得的是东魏、北齐时期的作品出土较多,并富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14
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传播格局的转变 北方丝路古道,在早期佛教艺术东传过程中,确起过积极的作用,时间主要在东汉至北魏早期。此后,在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内,西域线传入势头减弱,转而出现逆向的,由东向西的播动轨迹。从中土大环境龛,造像传播呈现由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包括西北)辐射和渗透的状态,这一现象与域外传入路径的改变有关。5世纪中期,西域传入线,已渐趋为南方海路传入线所取代。&nbs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578
隋代佛教艺术画家 隋代著名画家有田僧亮、杨子华、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等。诸家画科各有侧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描述:田僧亮以郊野柴荆为胜,杨子华以鞍马、人物为胜,杨契丹以朝廷簪组为胜,郑法士以画游宴豪华为胜,董伯仁以台阁为胜,展子虔以车马为胜,孙尚子则以美人,魑魅为胜。画风方面,张彦远认为上述画家均取法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77
唐代佛教造像 唐王朝,由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祐四年(907),此间佛教大致经历了太宗、武则天、玄宗三代兴佛的高度发展,也有高祖抑佛及吴总毁佛的打击,虽几度受挫,总体来看发展之盛要超过隋代。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等宗派均成于唐,佛教艺术也由此创造出自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高峰。 佛教一旦为统治者所推崇,经高速发展就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60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因其地本为中都故城而得名。中都寺虽然创建年代很早,但因古文献记载失详,故而难以考证其历史。寺中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 01 1年)的古碑,也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唯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660
肉身佛像概念 活佛圆寂之后,对经过防腐处理的遗体直接存放于坐缸之中,三年之后再开缸,如果缸内的活佛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像”肉身佛像也叫肉身菩萨。肉身佛像事件 2014年1月始,有一尊来自中国的千年肉身佛像在欧洲的荷兰德伦特博物馆、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陆续展出,由 ...
发布时间:2019-08-26点击量: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