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工程案例
Case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无量光如来父母双尊是指哪位佛 ... 2024-11-20
毗卢遮那如来父母双尊是指谁? 2024-11-18
度地狱道能仁的来历 2024-11-17
度饿鬼道能仁的来历 2024-11-14
度人道能仁的传说 2024-11-07
度畜生道能仁是指哪位佛菩萨? 2024-11-03
度修罗道能仁的起源 2024-10-31
度天道帝释能仁是指谁? 2024-10-28
大地之母是指哪位神? 2024-10-24
宝生如来父母双尊的来历起源 2024-10-21
发布时间:2019-08-23 09:32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位于江苏吴县甬直镇,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 503年)。唐会昌五年(845年)因武宗灭佛而被毁。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重建。最盛时据说规模宏大、僧众千人,与杭州灵隐寺齐名。元末又衰落,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新兴盛。 保圣寺最为闻名的当属寺内的九尊罗汉塑像,其发现和面世以及保护要得力于近代学者顾颉刚。当时寺内还存有十八尊罗汉像,从清乾隆起就不曾维修过,已呈破败之相。1918年,顾颉刚到甬直访友,过保圣寺,为大殿楹联所吸引,楹联写道:“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塑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顾颉刚十分惊讶,不想小小的苏南水乡居然有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留存,一见之下更是大为惊叹,从而开始持续关注。他在重游保圣寺时深感大殿年久失修,罗汉像遭屋顶渗漏破坏,立刻写了《记杨惠之塑像——为一千年的美术品呼救》一文在《努力周报》发表,呼吁各界捐款保护罗汉塑像,1924年,顾颉刚又连续写了《记杨惠之塑像之一》至《记杨惠之塑像之五》刊登在《小说月报》上。日本东京大学大村西崖教授读了顾颉刚关于杨惠之塑像的系列文章后,专程到甬直保圣寺调查,进行充分的肯定,回国后于1926年出版了《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这才引起中国文化界的重视。1929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教育部副部长马叙伦等专程到甬直保圣寺调查罗汉塑像,并组成“唐塑罗汉保存会”。这时保圣寺大殿已严重损坏,十八尊罗汉像只剩下九尊,直到1932年才得以全面修缮。
“十六罗汉”之说,见于唐玄奘所译《法住记》,说是释迦牟尼令十六大阿罗汉常住人世,济渡众生。所以唐宋时期在雕塑、绘画上见到罗汉像,除近侍佛祖两侧的阿难、迦叶或佛的十大弟子之外,大都是十六罗汉。唐末五代时的张玄和僧贯休始画十八罗汉,又经宋代文豪苏轼加以题赞,于是后来在绘画、雕塑上往往出现“十八罗汉”并广为流行。保圣寺十八罗汉塑像,是在雕塑史上所见较早的一组十八罗汉群像。根据保圣寺罗汉塑像的服饰、姿态、神情、动作或附属物,将罗汉们命名为“降龙罗汉”、“袒腹罗汉”、“讲经罗汉”、“听经罗汉”“达摩”、“尴尬罗汉”等等。保圣寺现存的九躯罗汉像,以被称为“降龙”、“达摩”和“讲经”的三躯更为传神。
降龙罗汉之形象为圆颅大额、隆眉高鼻,络腮胡须,具有“胡貌梵相”的特征,但不是一般化的“深目高鼻”和“虬髯”等表面特征的强调,而是颇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古代印度僧人的形象。他右手从容按膝,左手力撑岩石,双眉紧蹙,双目炯炯有神,昂首远视,面呈紫红、显示出定能制服天上水患旱灾的恶龙的神情。整个造型生动写实并略加夸张。特别是通过那双眼睛的刻画,把他伟岸的气质和焕发的神采表现得淋漓尽致。即得其形,又传其神。“龙”一般象征具有巨大威力的神灵,有时龙也象征内心的魔乱,如王维有“安禅制毒龙”就是指通过禅定调伏内心的业障,雕塑家在此塑造了降龙罗汉以强大精神威慑力量使龙服帖归顺的场景和意境。另外,降龙罗汉的衣纹不同于其他罗汉,采用了“行云流水描”的手法,特别是在袈裟的肩部垂搭及下部衣沿处,处理成卷曲有致的云头状。这不是袈裟的本来面目,而是作者为了使深山修行的罗汉与岩壑林泉在形式上融为一体而采用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段,既产生形式上的呼应,又更有力地表现人物超然物外、云水烟霞的精神境界。
高居正中的一躯罗汉像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面壁修行的姿态。他结跏趺坐、闭目顿首,双手笼袖置于腿上,多皱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似乎进入了摒思绝虑,万物无碍于心的禅定境界中,反映了禅僧端坐时,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的精神状态。这尊塑像被传说为“达摩”,也有称之为“梁武帝”塑像的。梁武帝是南北朝时南梁之第一代皇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尝四次舍身佛寺,并常设无遗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并广建寺塔,仅首都建康(今南京)一处即有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呈现南朝佛教的极盛时代。他不仅笃信佛法,平素更是谨守戒律,日仅一食,食止一蔬,世称“皇帝菩萨”。所撰有关佛教之著述甚多,主要作品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大品注解》、《三慧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等书。近代佛学家汤用彤称梁武帝为“一热烈之佛教信徒也”。象一位菩萨皇帝,后代将之塑成罗汉,也在情理之中。保圣寺罗汉为梁武帝此说未必有据,然而自古以来,雕塑匠师自主或按照施主的意图,把某一值得尊敬、值得纪念的人物形象塑进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之中去,尤其是塑进五百罗汉像中去的现象,是屡有所见的。
其他几躯罗汉像,多有残缺。但神韵犹在。“讲经罗汉”是一相貌清癯、阅历丰富、年已衰老的长者。而讲起经来却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力图把道理说到对方心坎上的那副恳切之情,颇为感人,但见他前胸内吸,后背微驼;喉结凸起,大嘴微张。似乎正在滔滔不绝地讲授佛经奥义。与之相对而坐的“听经罗汉”,是一青壮年模样,面部虽有残损,而他双手按膝,侧身而坐,专心倾听,双目微合,姿态恭谨,其神态完全被长者的讲解所吸引,沉浸在佛法的精妙世界里,画面十分和谐。
伏虎罗汉:结跏趺坐,袒胸披袈,威武彪悍,粗犷豪爽,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聚集着智慧,充分表现了要征服一切邪恶的内在威力。尽管手已残断,但从凸起的肌肉表现仍可感受到蓄满力量。较远者为智真罗汉:他头部圆中带方、脸庞饱满、鼻正口方,双眼半开半闭、静中有动、显露智慧,身着袈裟,结跏趺坐,双手扶膝,神态安详,似完全摆脱了人间一切困惑烦恼,给人以雍容敦厚、圣洁慈悲之感。
袒腹罗汉:面容清秀,肌体丰腴,袒胸露腹,衣衫宽松,依岩而坐,安然随意,表现出温文尔雅、卓尔不凡的精神气质。尤其通过寥寥几笔柔和的线条勾画出胸腹之间的界限,逼真地表现了周身肌肉的放松,似乎还在微微抖动,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沉思罗汉:双脚踏地,端庄安详。他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最后为尴尬罗汉:双眉倒挂,络腮胡,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好像“尴尬人遇到了尴尬事”,正处于不知如何是好的尴尬状态之中。他的形神刻画得惟妙惟肖,有呼之欲活的艺术效果。其衣褶塑法也很有特点,转折翻叠的艺术效果使衣饰层次分明,褶纹自然。
现存的九躯罗汉塑像,并非个个都达到了相同的水平,但形貌各有特点,互不雷同,多有独特的风度和个性,而且都是处于一种特有的情态或相互关联之中。每个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都是那么密切自然,确实不可多得。
寺中尚有壁塑,历史记载中说这种形式为唐代杰出雕塑家杨惠之创造,经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加以发展的“壁塑”形式,宋代以后广为流行。有的薄似山水画,如隆兴寺大悲阁的屏壁后的遗存;有的像保圣寺这样的厚如石叠假山。其作用除了给罗汉像提供一个幽静的打坐环境外,又可以造成殿内山林的清旷幽深的气氛;但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给人以虚假、堆砌,阴暗而迫塞之感。这里的壁塑虽也不免有几分雕琢堆砌的意味,但与罗汉像的配合却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