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标语
联系电话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庄严铜雕佛像生产厂家
联系人: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14111

联系邮箱:88314111@qq.com

服务项目: 佛像雕塑,铸铜浮雕,铜雕厂家批发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1142号

佛教文化

麦积山阿难石雕造像

发布时间:2019-08-23 09:46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的一座奇峰。山虽不高,但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故而称为麦积山。山峰西南面为悬崖峭壁,闻名遐迩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于此。远远望去,一峰突兀,山峰腰际天梯栈道迂回起伏,大小龛窟状如蜂窝,时有大佛面容俨然,壁立千年,蔚为壮观。另外,麦积山周围风景绝佳,山峦密布层叠、翠柏苍松林立、野花茂草繁盛。沿着栈道攀至山顶,沿途即可领略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丰富和精妙,又可饱览这西北大地上恍若江南的秀美景色。极目远望,可见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千山万壑、重重绿意、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相互交融,这便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图景。

      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历经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和重修,终于颇具规模,成为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至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艺术中是非常罕见的。多数艺术品完好保存至今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前面所提及的天梯栈道是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洞窟所处位置极其险要,都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故而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相互通达。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道:“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功。”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也证明了麦积山的天梯栈道相较于其他石窟艺术确实是一大特色。

      麦积山石窟艺术历来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而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者高达15米多,小的仅有20余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雕塑风格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佛像艺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分为凸出墙面的高浮雕、完全离开墙面的圆雕、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因极富生活情趣而被视为珍品。在总览麦积山石窟的雕塑艺术珍品之后,我们还可知麦积山塑像有两大特点,即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自北魏时的塑像始,差不多所有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他们都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在甘肃麦积山石窟102号窟正壁右侧,有一尊西魏时期的泥塑,表现的是佛祖的侍者阿难。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意为“喜庆”,是释迦牟尼最小的堂弟,亦是佛陀的亲信侍者。他平易近人,却面相庄严,生性聪明健康、手脚灵便、博闻强记,在释迦牟尼55岁时被选为常侍弟子。从此阿难与释迦形影相随长达二十余年,基本参与了释迦牟尼后半生所有的传教活动,又因他善记忆,对于佛陀所说之法多能朗朗记诵,能毫无遗漏地承接佛陀的教法,故誉为“多闻第一”。相传阿难平时因为忙于事务,侍奉释迦的饮食起居,疏于修行,虽听法甚多,但在佛陀生前没有能够开悟,未能证得阿罗汉果位。释迦入灭时他悲而恸哭。弟子商量要举行会诵,别人都认为他的修为不够,以其未得罗汉果为由,拒绝他参加聚会。阿难大受打击,奋发苦修,终于在聚会前一晚大悟,证得罗汉果。于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佛教经典的保存和传播,功绩极大。阿难还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甚大。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阁波提当初想要加入教团就是由阿难从中周旋融通,最终获得佛陀的许可。佛陀传法给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与阿难,所以说阿难是付法藏的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也示寂了。据说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故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阿难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麦积山石窟的这尊阿难像,人物相貌非常秀气,细眉长眼,鼻高直而且阔大,眼睛微微睁开,面部肌肉丰满光滑,嘴角微翘,是个善良的中国少年形象,非常惹人喜爱。动人的面部泛出会心的微笑,神闲气定,圆满自足,俨然是一个得到佛祖真传的修行者的神情。

      麦积山的133窟中有一尊阿难像,颇为出彩。像高88厘米,塑于北魏时期。阿难塑作少年沙弥形象,内着僧衹支,外衣肥大厚重,突出了沙弥身材的短小。脑袋被剃得光光的,额头宽大,脸庞清秀,微有笑意。受南方文化的影响,此像着重表现了沙弥的内在气质,手法细腻。阿难被刻画成一位稚气尚存的清纯少年,给人感觉似乎从未受到过世俗的沾染,散发着清纯高洁的气息,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龙门石窟唐代奉先寺的石刻也有阿难像,为主尊卢舍那佛的左胁侍。阿难内着僧祗支,袈裟开襟,双手已残,赤足立于塑莲座上。头部浑圆,眉清目秀,神态谦和庄重。此阿难像除具备清俊气质外,还给人以淳朴敦厚之感,颇有些与众不同。从稍远处看,全像头大身小,似乎比例有点失调。这是因为奉先寺原有高大建筑,观众看到此铺像都在室内,且距像很近。由于近大远小的因素,工匠们将头稍稍扩大,如果到像底下贴近仰视,会发现比例相当理想,这种作法充分考虑到了观者的视觉习惯以及造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是雕塑技术成熟的体现。

     此外在敦煌石窟中也常出现阿难的造型。位于敦煌莫高窟第427窟中心柱西龛的阿难,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彩塑作品。敦煌莫高窟第427窟是隋代规模最大的洞窟,这时期的塑像在外形上的显著特征是:人物造型头大、体壮、腿短。这尊彩塑也大致秉承了这一风格。艺术家用细腻而灵动的手法,鲜明而富有层次性的色彩,将一个英俊少年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他双手合十,恭侍佛侧i神情专注,矜持潇洒:肌肤丰实,衣着简朴,卓然不凡的形象在众多彩塑中显得尤为出色。

     隋朝时期的敦煌第419窟的一组塑像中,阿难正处少年,头部较大,其所占比例约为全身的五分之一。双手托钵,足蹬高履,身穿百衲衣,外套袈裟,形象朴素,聪慧乖觉,俊雅不凡。其温润圆滑的脸庞、轻盈的姿态、含蓄的神情透出一派斯文潇洒的风度。

    开凿于唐的敦煌第45窟也塑有阿难像,其高176厘米。阿难被塑造成青年僧人的形象,外穿的袈裟开敞,露出僧祗支的彩绘图案。身体微向边侧靠,双手交于腹前,姿态潇洒,飘然欲动。面带笑意,含而不露,有种未被尘世沾染的纯洁、灵秀之气,使人观后有如沐春风般的感受。佛经中描述阿难是“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这尊泥塑像正是最好的体现。

     在中国佛教寺院或石窟雕塑、壁画中,阿难通常是被塑造为正在合掌礼佛的少年或青年僧人形象,静静地立于释迦的身侧。阿难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题材,其实给历代的工匠艺师们提供了一个塑造和表现人物的空间,试想,中国自古至今的佛教造像中,塑有多少青年阿难的形象,这其中又产生了多少神品和杰作并得以流传后世。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43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