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帝王成就的“道教盛世”

   隋唐时期,道教开始从兴旺走鼎盛时期,尤其是唐代。因着诸代帝王的崇道,而创造出道教空前的繁荣景象:其道教代表人物之多,道教书籍编撰之繁富,可谓盛况空前。由此,道教文化开始渗透于上层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隋代道教和“内丹道”


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虽短暂如烟花,但对道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代实委佛道兼容的政策,隋文帝虽然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文帝不仅把他的开国年号命名为“开皇”(这个称号取自于道经),还在全国建道观、度道士,以扶持道教发展。而到了隋炀帝即位后,虽然将佛教和道教并重,但“崇道”更甚:不仅于长安为道教修建了10座道观,还于大业七年,亲自召见茅山宗宗师王远知,并以帝王之尊行“亲执弟子之礼”。


尽管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其宫观庙宇和道士的数量却极为殊多。正是在这一时期,茅山宗的上清经法开始纳入灵宝、三皇等经系,并与北方的楼观道相融合。从而使得道教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此外,隋朝时期的道教在修炼方术方面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果,最突出的发展就是“内丹道的兴起。


据《罗浮山志》记载,道士苏玄朗曾隐居于茅山学道,得司命真秘。开皇年间,苏玄朗到罗浮山青霞谷,修炼大丹,自号青霞子,并撰著《旨道篇》,阐明内丹修炼之法。自此道教才具备了完善的“内丹道“。后篡写了《龙虎金夜还丹通元论》,归神丹于心炼。这之后,苏玄朗开始用外丹名词解说内丹,提倡“性命双修”,并将此视为内丹修炼的核心。


苏玄朗所倡导的“内丹道”,到唐代发展迅速,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cache
Processed in 0.00636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