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心悟道,忽遇光明-静琳禅师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达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
——敬悟禅师
静琳禅师在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有个梵僧来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天生一副高贵相,倘若出家,一定能弘扬佛法。”机缘巧合,他在七岁时就做了和尚。出家后,他在白鹿山隐居,山中没有粮食,他依靠野菜、树皮过活,如此经过了好几年。他在定中总感到昏昏沉沉,妄想不断生起。于是就攀上悬崖,盘膝坐在悬崖旁的一株大树下,修习禅定。这样做非常危险,稍一不慎就会滑下去,下边是千仞深渊,一滑下去就会粉身碎骨,由此可见他的决心多么坚定。从此以后,他心中所有昏沉、妄想都减轻了。
他听说泰上有许多灵异的事件出现,就慕名而去。一天晚上,他看见远远的一座高峰之上,有一团熊熊的火光。他循着火光向上攀登,一连走了数日才登上那座山峰,发现那团熊熊的火光,竟然不知去向,只看见五六个比丘尼围坐在一块大石上,谈经论道。他上前打了个招呼,也想参加这个法会,跟她们谈论唯识。可是这几位比丘尼却忽然间不知去向,他心里怔了一怔,非常失望,但从此对佛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离开泰山后,来到了京师长安,朝廷里的王公大臣都非常尊重他。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的秋天,他患了疾病,当时有个叫法常的和尚前来看望他,禅师说“我不恋此生,不贪来报;缘集则有,缘散则无。我这个病甚为痛苦,因此就联想到芸芸众生有许多人跟我一样,也是百苦交煎,使我十分难过。”不久,他便圆寂了。禅师死后,全身冰冷,头顶却还是热的。火葬时,舌头入火不着,有人试着把他的舌头再放入火中,却越烧越鲜红。这证明了他在世之时,所说的法句句都没有错。
静琳禅师在世的时候,有三个人相约要谋杀一位长者,其中的一人走到中途,悔悟过来,没有参加,而走到静琳禅师那里在请求受戒。
事情过了许久,那个受戒的人忽然得了重病,只剩下心口还有一丝暖气,家人才没有把他埋葬掉。数日后,他竟死而复活,对家里的人说:“从前那个行凶的人向阎王诬告我,说我也是凶手之一,阎王把我捉去,公堂之上,我大呼冤枉,便请静琳禅师做个证人。静琳禅师来到之后,真相得以大白,便放我回来。现在静琳禅师已经生到金粟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