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潭即止,普施佛子-灵佑禅师
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清·彭际清居士
禅门中有个很有名的沩山灵佑禅师,俗姓赵,福州人。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庭前玩耍,忽然看见天空中出现一团瑞气和祥云,又听到美妙的音乐,同时四处都芬芳扑鼻,左邻右舍都争相来看,觉得十分稀奇,但不晓得是什么原因。正在这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老人,对灵佑家的人说:“天空中的瑞相,是专为表明你家的孩子将来必定成佛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佛法靠他得以发扬光大!”老人说罢,便在灵佑的头顶上轻轻弹了几下,然后然而去。
灵佑出家受戒之后,有一次前往天台山,在路上遇到寒山子,寒山子对他说:“千山万水,遇潭即止,得无价宝,普施佛子。”灵佑听了他的几句话,似懂非懂,边行边念,不久便到了国清寺。在寺门口又遇到普贤菩萨化身的拾得大士,拾得也对他说出跟寒山子同样的几句话,因此,他就决意前往泐(注:读乐)潭求见大智禅师,后来他果然在泐潭座下,开悟了无上的大乘佛法。
在唐宪宗远和末年(公元820年),他在前往长沙的途中,看见大沩山的风景很有灵气,正是适合佛家修行传法的地方,于是就这座山中搭起茅蓬住了下来。这座山一向是恶兽纵横,人烟绝踪,不知有多少虎豹豺狼藏着。可是自从他到了此山,所有猛兽都跑得远远的。他在山中以橡栗子充饥。后来被山民发现,彼此宣传,越传越远,四处慕名而来皈依的人不计其数,于是这里便成为佛教史上有名的沩山道场。而灵佑禅师也成为众所周知的沩山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