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云在青天,水在净瓶-李翱

云在青天,水在净瓶-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李习之

与韩愈同时代,有个李翱,别字习之,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中了进士。他做官做到国子博士兼史馆撰修,也曾做过朗州刺史。在刺史任内,因仰慕药山惟俨禅师,屡次派人去请禅师,但禅师不肯下山,于是他只有亲自入山。当时禅师正手执经卷,不理会他。禅师的侍者说:“师父!李刺史在这里呢!”药山听了,还是没有答话。李翱这个人,性情急躁,马上说:“见面不似闻名!”说罢拂袖要走。禅师说:“刺史!刺史!何得贵耳而贱目呀!”李翱便拱拱手与禅师招呼。李翱问:“什么是道?”禅师望他一眼,以手向上指一指,又向下指一指面前的净瓶,禅师问:“懂得吗?”李翱说:“不懂!”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嘛!”李翱又问:“请问什么是戒、定、慧?”禅师说:“哈哈!贫僧这里没有这些闲家具!”李翱听了,不晓得他的意思。禅师说:“刺史要保任此事,需向高高山顶立,向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的东西舍不得,终为渗漏!”李翱听了,大概领会了吧!后来宋朝的宰相张商英,把这一件公案做了一首诗批评说道:“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什深深海底行?”

照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李翱不晓得什么是道,道最要紧的是远离爱欲,李翱身居显贵,做了刺史,富贵荣华齐全,家里有几位美丽的姬妾,有了美丽的姬妾,不免在淫爱的圈子里打滚,念念被色情爱欲所束缚,这样便离道太远了。所以药山一看见他便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与水,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但可以会变作云呢?云是轻清的,轻清的才会上升,若是重浊的就变为水,变为水后只有降下而为江河,充其量不过是放入瓶子里而已——这个就是道。爱欲问题不解决,便会万劫沉沦。当时的李翱听了药山这一句话,懂了没有呢?只是他的诗才敏捷,一下子就把这一句禅语运用到诗的这方面去。诗确是好诗,只恐怕还没领会它的深意吧!

一晚,药山禅师走到山上,那时天空云开月朗,禅师大叫一声,这一声传到八九十里远的澧阳地方。李翱知道后,又诗寄给禅师,诗曰: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可见李翱与禅师亦有很大因缘,而他们的因缘可能是从梁肃而来,因为李翱的恩师就是梁肃,梁肃处处提拔他,所以李翱亦曾做过一往篇《感知遇赋》。梁肃虽然做了大官,但他的佛学非常精深,是天台宗一位有名的学者,做过一篇《止观统例》,《大藏经》里还收录有这一篇文章。李翱受过梁肃的熏陶,总会知道一点点佛法,才会去拜访药山禅师。他观察到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把人们的直性给遮蔽住了,若要恢复自己的良知而为圣人,则必须制情复性,因此 他做了一篇《复性书》。可是佛法不是空口说白话的,而是要运用方法,经年累月去修,修得日子久了,才可以复性,若不修则是没有用的。李翱这一篇《复性书》便开了宋明理学的先河。

cache
Processed in 0.00673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