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击竹,豁然开悟-香严智闲禅师
瓦砾无意地碰到了翠竹,“啪”的一声,震碎了我千秋的迷梦。扯下了生命树上的网罗,钻进微妙的无言的大光明藏。往日在乱纸堆中找真理,哪知文章字句都是痴人说梦。纸上画饼,不能充饥;栖心空幻,怎能不费工夫?真正活现的境界,原来就在眼前。若不是和尚扔掉我的拐杖,怎会钻进寂寞无言微妙的大光明藏!
——智闲禅师
唐朝末年,邓州(注:即现在河南省邓县),有个香严智闲禅师,就是沩山祖师门下的法嗣。香严本来是青州人,青州即在现在山东省益都县的西北。他幼年时,对尘世十分厌烦,因此决定出家求道。他参访过许多名师,起初在百丈祖师门下学禅,但总是摸不着门路。只是他爱读佛经,以他的聪明智慧,加上又肯苦心去研究,故此深入经藏,几乎所有道理都能懂得,而且还能背诵出很多经书。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没有透彻地领悟到禅的深妙道理。
后来百丈禅师圆寂了,他只得跟随沩山大圆禅师,时时在他的身旁,听听禅的方法。沩山禅师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是佛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一天,沩山禅师考虑到他只是专门研究经典,却不曾实地去参究,如果不参究向上一着,那就将身心无所适从,浮浮泛泛地,将停留在文字障的表面岐途,对于佛道,终究也只能是一个门外汉而已。于是沩山禅师便用激将法问他说:“香严!听说你在百丈大师门下,问一句能答十句,问十句能答百句,是不是呢?”香严答:“是的,大师!”于是沩山禅师又说:“书读得多,能够临时运用古人的言语来解答自己眼前的问题,这表示你有过人的聪明。但是你熟读三藏的经典,我也无心问你卷册里的渣滓,因为世间的文字等于葛藤,越扯越乱,像一堆乱麻似的,永远也搞不清。现在我只问你,你在未出胞胎以前,不辩东西,认不出世间的人我好坏,那个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请你答一句就得了。”
这样一问,问得他不知如何对答,因为佛经里而并没有这一句明明白白的答案,因此他没办法偷来搪塞,只有沉默地站着不动。过了很久,香严很惭愧地请沩山禅师指示。哪知道沩山禅师不肯解释,只是冷冷地说:“我若是说了出来,不过是我的见解,对你没有益处。”沩山这样无情地激励,便香严非常惭愧,就此而扭转了他学佛的方向。起初他还以为沩山禅师的发问一定出于什么经典里面,被无情地拒绝解释以后,便立刻下定决心,翻阅所有经卷,一行一行、一字琮地细心寻求答案,正苦心求索中,忽然悔悟,自言自语道:“真是糟粕了,渣滓了,留得越多越麻烦了。”在此之前,他以为经书是万能的,只要熟读经书便可以解决人间的一切问题,可是他现在才觉悟到,过去的看法大多偏重于世间法,然而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假象,哪有真实可靠的东西呢?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经卷转送给别人,自己则别了沩山禅师,独自跑到茫茫天地之间,做个苦恼的禅和子(禅和子,即参禅之人),过着孤僧万里游的云水生涯。
当他走到南阳地方,礼拜过忠国师的遗迹后,便悄悄地留下来,在那里自耕自食,担柴运水,过着苦行头陀的生活,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探求真理。有一天,他担着锄头去茅屋外面的山路上锄草,路旁有几株长长高高的翠竹正随风摇曳着,有青青黄黄的野草生长在竹根旁边,还有的破碎瓦砾散布在地上。香严正在用心地把野草锄掉、把瓦砾扔掉,无意中忽然听得破碎的瓦砾撞击着路旁的翠竹,“啪”的一声响,在这短暂的一刹那间,他豁然开悟了。于是他站起来,扶着锄头,满面笑容地说:“原来沩山和尚的问题,这个才是答案。”于是他不再锄草,荷着锄头走回茅屋,沐浴更衣,点着香,朝沩山方向虔诚礼拜,边拜边说:“和尚啊!你激发我,令我亲自悟道,这大恩比父母恩还要深重,那时若是和尚为我解释,哪有今日这样一个活的人儿呢!”
智闲禅师因为石子撞竹竿而敲醒了他的迷梦,证悟到禅的生命,契入无言无说最高超的圣境之中,故此香严击竹的一句话头,便成为禅宗有名的公案,无数禅和子要从这一句话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