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嘉定派齐名的是金陵派。该派艺人擅长浅刻。浅刻与毛雕都是竹面雕刻阴文的雕刻技法,一般用于不宜深刻的器物和细部雕刻。它的创始人是濮澄,字仲谦,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
张岱《陶庵梦忆》载“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已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他的作品风格是简约中见朴拙,受到清后期文人的青睐,纷纷效仿,并用于臂搁、扇骨、竹杖等物的雕刻。
清代金陵派能与濮仲谦按仲的是潘西凤,他字桐冈,号老桐,浙江新昌人,寓居扬州。其刀法与濮仲谦相同,受到郑板桥的赞誉,并有诗云:“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无万卷待何知。”潘西凤饱读诗书,但仕途困顿,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雕刻的臂搁具天然之趣,图文隽永,有“大璞不斫”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