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佛教四重恩和道教四重恩简介

佛道的经文中都有四重恩之说,在佛教的《回向偈》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在道教的《高上玉皇本行经》中也有:“发愿上报四重恩。”可以说无论在佛教还是在道教四重恩都是大恩,是修行人一定要注意的恩德,但在佛道两教中对四重恩的解释却不同,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教对四重恩的解释。

概念:

佛教四重恩:佛教所说的四重恩是父母、国王(国土)、师父(佛教三宝)、众生四恩,三途苦则是三恶道之说,既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道教四重恩:据明全真道士周玄贞编撰的《高上玉皇本行经》注为:天地盖载,日月照临,皇王水土,父母生身,为四重恩。

在全真的《大赞韵》中也有四重恩: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皇王水土万万春,抱父母养育深恩,四重深恩实难抱,登宝殿奉演仙经,焚香礼拜谢圣恩,求忏悔罪灭福生。

区别:

由此可见道教和佛教虽都有四重恩之说,但内容并不一样,其中佛教更强调众生和佛教三宝恩德,道教则更强调父母和自然恩德,这里谈谈为何道家更强调父母和自然恩德。


在《太上老君说父母重恩难报经》中有一句话叫:“父母恩重,昊天罔极。”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昊天是谁,民间俗称老天爷,儒家叫昊天上帝,道教称之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昊天就是玉皇大帝,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父母给人的恩德玉皇大帝也比不了。也就是说在道教眼中父母的恩德逼三宝恩德都要大,这是华夏传统的重孝思想的体现。那么为何道家这么强调自然恩德了?


大家想到佛教会想到众生平等,想到道家会想起道法自然一语,道教认为自然界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在《道德经》中就有诸多天地自然之理,这源于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不同印度雅利安人的游牧文明,游牧文明在给一地放成沙漠了就走,农耕文明毁灭一地环境后只能受苦,所以华夏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环保,也就是今天说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深刻的影响到了华夏文明产生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如果环境发生灾变古人就会认为是君主失德,这种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哲学自然会注重自然之恩。

上一篇文章 : 怎么理解佛教禅宗的世俗化 下一篇文章 : 滴水常思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7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