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双林寺纪事

双林寺,在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双林寺原名“中都寺”,是以古中都城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这里曾是“中都”故城,中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水经注》说,汉文帝为代王时在这里建都,汉置中都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移中都于榆次之东以后,置平陶县,中都即废。因避太武帝拓跋焘讳,遂改平陶为平遥县。此后,中都寺便属平遥县管辖了。


中都寺创建年代待考。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所记:“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宋时,取佛经“双林入灭”之说,中都寺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个四周各有两棵大树的地方“涅槃”的,涅槃后,八棵大树合为两棵,故称“双林入灭”。


双林寺建在3米高的土台基上,四周城堡式的围墙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占地11620平方米,禅院在东,寺院居西。十座殿宇组成前后三进院落。中轴线前端的天王殿,重修于明弘治十二年


(1499),前院两庑有罗汉、地藏、武圣和土地殿。由南至北,穿过释迦殿,即是大雄宝殿,这是明初在焚毁的七层楼阁台基上重修的五间正殿。中院东西两庑为水月观音殿(习称千佛殿)和菩萨殿。中轴线北端,是重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五楹娘娘殿。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对称、庄重而和谐。殿内现存彩塑1600余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其中圆雕、浮雕、壁塑和其他各种装饰性雕塑参差错落,形式多样,唐槐、宋碑和明代壁画映衬其间。


天王殿廊檐下的四尊金钢巨像,酷似室外纪念性雕塑,他不是机械地按照造像量度经制作的偶像,而是精气充足、精神集中、整体连贯的完美形象。在这里冰冷的黏土已变成了热血沸腾的“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8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