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云:【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已分明解说佛性有二,一者为常,一者非常。常者谓此心体恒常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故名为常。非常者,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无始劫来,七转识所造作一切善恶业种、熏习之邪见与无明种,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等流注不断,导致有情妄死妄生轮回六道不已,故名非常。而此段开示只说到成佛之性,并非《大般涅盘经》所说眼见佛性;学人于此,不可不知。
又《成唯识论》卷三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意思是;阿赖耶识是断灭呢?还是恒常不灭呢?是因为阿赖耶识心体“恒常不断”及“种子不断运转”的缘故,故非断非常。“恒”是指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其异熟性、无覆无记性、与舍受相应,以及自身的无漏有为法等体性恒常相续而无间断,是有情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根本,体性坚住能执持诸有情所造业种、无明种等而不失。“转”是指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其体内种子刹那刹那异熟生、异熟灭、前后变异不断,体性非常故,为七转识所熏习,而由阿赖耶识执持种子不失。“恒”表遮止断灭,“转”表示非常,就好像是瀑流水、因灭果生的道理一样。因为种子流注非常迅速,使有情从无始劫以来,无法察觉他的刹那刹那流注非常迅速,导致漂溺三界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
由以上论文可知,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体“恒”常非断,未曾一刹那改易其清净性;然阿赖耶识体内种子不断流注及七转识熏习缘故,种子“转”而非常。然而这一段论文中所说的阿赖耶识自性,也仍然不是在说《大般涅盘经》中所说的眼见佛性境界中肉眼所见到的佛性。
由上一经一论得知,佛性有二,一为阿赖耶识本体,是“恒”、非断;所以说阿赖耶识体内种子流注生灭作用,是“转”、非常,而由于祂含藏着一切无漏有为法种而具有能令众生成佛的体性。因此若有人离阿赖耶识本体而言一切法缘起性空之作用,皆是虚妄想,是佛所说心外求法之人,如是之人,纵经多劫求生命实相心阿赖耶识而不可得。
又若无阿赖耶识之作用,阿赖耶识如同木头、石块一样,求之何用?二者为: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在现象界中所示现的自体性,迥异七转识能知能觉的体性,有其不可知之了,能令眼见佛性者以肉眼而观见之,那才是《大般涅盘经》中所说的眼见佛性的佛性意涵;绝非明心之人所知的成佛之性。然而佛性是遍在三界法中运作的,所以偏在有边,不偏在空性一边,所以有时称之为有性。
但与如来藏能出生万法的有性大大不同,唯有眼见佛性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含意,单只明心而不曾过第二关的人,是无法了知眼见佛性的佛性意涵的。因此合此二性(空性及有性),才能成就最究竟的非断非常、非一非异之正理;由此眼见佛性的缘故,最后身菩萨才能在见性时发起成所作智而得成为究竟佛。然而佛性与如来藏却是不一亦不异的,如是之法绝非世间法智慧可猜测而知的,故名不二之法,此不二之法,“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是真正佛法。
若明心就是见性的话,佛于般若诸经及唯识诸经之后,即可止而不言,又何须于涅盘前再开示《大般涅槃经》之眼见佛性?又何须于卷八开示“肉眼眼见佛性”之正理?由此圣教正理,也可以证实眼见佛性确非明心境界。明心不等于见性,见性也不等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