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寺庙里的佛像、老君像、妈祖像、财神像,甚至是土地像等。但人们只要看到一尊传统雕塑,确定了不是依照现实存在的具体人物而造的像,就会自然地将它称为『佛像』,其实这样的称呼是不严谨的,造像与佛像是不能苟同的。
何为“造像”
造像,谓为用泥、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多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表达对宗教信仰的崇拜而造。佛教造像、道教造像、儒家造像、神话造像、民间风俗造像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的造像。这些中国传统造像凝聚着『劝善戒恶』的伦理观念,外表的服饰纹理、面相神情则显示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何为“佛像”
为了更好地扩大传播,巩固教义,佛学家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将佛学思想凝结于物的形式,除了绘画与文学,造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公元一世纪前,佛教徒一直遵循释迦摩尼生前的教训,不设立偶像崇拜。但到了公元二世纪,印度因为遭外来文化的冲击,雕塑佛像的风尚日渐盛行,除了释尊造像外,佛、罗汉、菩萨、护法神等都成了雕塑的对象。佛像,特指佛教题材的造像,亦可称佛造像。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说造像范围比较广,而佛像金是造像中的一种,
两汉时期,佛教从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东渐,希望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始了大规模的造像,一座座蜚声中外的佛教石窟开始呈现在眼前: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以像设教』是佛教的一大传统,佛教在历史上得名『像教』,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也因此,『佛像』这个词的使用率非常高,以至于大家习惯性地将非现实存在的具体人物的造像统称为『佛像』,这种笼统的归纳是欠缺严谨性的。
不管是佛造像还是其他造像,都是人们意念的化身,都是创作者精神信仰的凝结,都是一种抚慰心灵的艺术品。人们至今依然努力地用手中的画笔与刻刀去造像,造像艺术将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