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起源于哪里?中国佛教的首次造像立寺始于何时?
佛教创立之初,佛教徒们认为佛陀是大智大觉、完美无缺的圣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怎能同普通人一样随便塑造形象,有着“佛像不可显现”的传统思想。在早期佛教艺术作品中,佛教艺术家们一般用佛的脚印、莲花座、菩提树等表示佛的存在。
佛像的出现与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雕塑技艺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印度史上有位阿育王,他用非凡的武力消灭了印度半岛几十个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孔雀王朝,由于杀戮无数,被称为“魔鬼阿育”。后来他幡然醒悟,痛改前百,开始大力宣扬佛教。他派遣了许多传教士到世界各地传播佛法,一些僧侣带着宗教信仰来到了有“雕塑王国”之称的古希腊。
古代希腊的艺术思想、精湛的雕塑技艺,以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和深入细致的观察,深深地影响着古印度的传教艺术家和民间工匠们,他们吸取了希腊人对人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打破以往的传统思想,直接以人物的形象来表现佛陀的容貌和身体。
在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大乘佛教思想的形式,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现,这一时期出现许多大乘佛教经典,经中都极力赞颂造佛像具有巨大的功德,可以得到无穷的福报等等。受大乘佛教影响,艺术家们意识到造佛像和供奉佛像会产生和积累很多功德,都是最好的修行。大乘佛教徒们开始根据佛经里所讲到的各种各样的佛、菩萨像标准像进行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形式与佛教一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互为融合,佛教的雕塑、铸造以及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创造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深远。佛像形象而直观,成为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菩萨像,是解释佛经弘扬佛教教义,也是便于佛教徒宗教修行实践的需要。
金铜佛在中国佛教初传期称作金人或金泥铜像。东汉末年,丹阳人笮融施造可容纳3000人的佛寺,于中“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彩”,一般认为即是金铜佛像,这是中国立寺造像首次见于史载。
随着古代中国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交流,在印度显教期出现的犍陀罗、马土腊和笈多艺术,以及密教期形成的东印度帕拉、尼泊尔、斯瓦特和克什米尔等造像模式先后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