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念佛、观想念佛与称名念佛

  “念佛”,是佛教中最为简单易行的一种修行法门,也是中国佛教净土宗所倡导的最为主要的修行方法。从最一般的角度来讲,所谓念佛,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宣扬念佛法门的净土典籍声称,过去久远之世,“自在王佛”出现于世,宣说佛法。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心怀喜悦,遂捐弃王位,出家为沙门,名为“法藏”。他于“自在王佛”面前发下48种大愿,其第18愿日:“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发誓救度一切众生到自己的净乐国土之中。法藏发完48愿,精勤修行,经过无数劫的时间,终于获得了觉悟,被称为“无量寿佛”。他的世界,处在西方,名为“安乐”。所以一般称为“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庄严,其地完全是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车磲、玛瑙七种宝物铺成,到处都是七宝严饰的树林,树间有妙声自然的众鸟。所有树木,花繁叶茂,清风徐来,发出悦耳的声音。诸佛所住的讲堂精舍,宫殿楼阁,也都由七宝筑成。楼阁四周,环绕着八功德水池,水中挺立着七宝莲花。池中之水,能随人意或深或浅,或冷或热。来到这里的众生,所用的一切如饮食、衣服、装饰等,都是应念而至,随意而取。故此,居住在这里的一切众生都无烦恼,唯有快乐。由于摆脱世俗烦恼,没有任何痛苦忧虑,贪嗔淫痴。佛教所说的人生之苦,在这里俱不可见。更为重要的是,转生到这里的人最终都可以觉悟解脱,修行成佛。


  按照诸经的说法,转生至“极乐世界”的方法极为简单,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即可往生该处。《无量寿经》说,众生可取三种方式转生到极乐世界之中。第一种是出家做沙门,一心专念无量寿佛,即口诵“阿弥陀佛”名号,修各种功德,表示“原生彼国”,就可以转生净土。第二种不用出家做沙门,但专念无量寿佛,兴修功德,如建塔造像、施舍济生等,也可以往生净土。第三种既不做沙门,也不修功德,只要专心一意念诵无量寿佛名号,也可以在死后转生极乐世界。此外,按照净土的说法,念佛之人临死,当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接引,功德小的由童子前来,功德大的由菩萨甚至阿弥陀佛本人前来。总之,这是一种最为简易的修行方法,只要有坚定的信仰,热诚的愿望,口上不停地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或为思念观想佛的形象与功德,或为念诵佛的名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念佛的方法逐渐发展出了总、别之分。就:“总”而言,念佛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名念佛”,即口称佛名,念诵不已。二是“观想念佛”,即静坐入定,专心思念佛的形象,以及诸佛所居的庄严佛土。三是“实相念佛”,即是观想诸佛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佛教至理。在《往生要集》中,上述三种念佛方法又被配入定业、散业、有相、无相等概念之中,而成为四种。所谓定业念佛,亦称为定心念佛,《往生要集》卷下之末:“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故是指在定心(禅定境界)的状态下念佛,即是上之观想念佛。所谓散业念佛,亦称为散心念佛,《往生要集》卷下之末:“二散业,谓行住卧,散心念佛。”是指在散心(非禅定境界)的状态下念佛,即是上之称名念佛。有相念佛,《往生要集》卷下之末:“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是指在念佛过程中心有诸佛及其净土的形象,即是以上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之合称。无相念佛,《往生要集》卷下之末:“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士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人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是指在念佛过程中没有诸介及其净土的形象,只观念诸佛法身非有非空的实相之理,即是上之实相念佛。以上是就“总”而言。若就“别”而论,所谓念佛,实际就是专指称名念佛一种,而把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称为“观佛”。有一种说法把“念佛三昧”与“观佛三味”对称,就是使用了这一意义。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修行法门。小乘虽然也有念佛的形式,但只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对释迦牟尼佛的思念,与大乘佛教的念佛迥然不同。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有诸佛无量,有诸佛所居的无量净土。如果众生一心念佛,可以除去80亿劫生死之罪,生时可以见到诸佛的相好功德,死后可以转生到极乐世界的庄严佛土。故念佛法门在中国佛教中极为盛行,而各种念佛的方法也都在中国出现过。东晋时代的慧远,曾在庐山组织著名的白莲社,吸收道俗百余人参加,一时影响极大。这个白莲社,所奉行的主要是观想念佛的修行方法。但到了隋唐之后,由于净土宗宗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倡以更为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修证,所以,这时提倡的念佛方法,主要就是称名念佛一种了,而其所念之佛,也集中于专念阿弥陀佛。


  总而言之,所谓念佛,是佛教的一种简单的修行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但仔细分析,不外于理事两种。“理”是指观念诸佛的法身之理,“事”是指念诵诸佛的真相。所谓观想佛与称名念佛,皆为“事”之念佛。而观想念佛是指在禅定中观念佛的形象及其净土;称名念佛则除去其他一切行为,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口诵佛号。由于称名念佛后发展为念佛的主要方法,故现所说的念佛,中无特殊说明,指的就是称名念佛了。

cache
Processed in 0.00607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