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是最为重视师长的亲语教授与传承的中国藏传佛教宗派。“噶”,藏语意为“佛语”,指师长的言教;“举”,藏语意为“传承”;“噶举”,合指师徒之产的秘密授受。该派特别重视而不见修炼密法,而密法的修持又必须通过口与耳的言传身教,师长口授,门人心受。这就是噶举派得名的原因。该派僧人在修法里都穿白的裙子衬衣,因而也被称为“白教”。
噶举派教法的最早传人的二个,一个是琼波南交,一个是玛尔巴,他们传达室授的都是印度密法,所以都称噶举派。但由于在西藏传达室播的地区不同,彼此的规模、势力也大不相同,所以,从一开始噶举派就形成了香巴噶举、塔波噶举两个系统。
香巴噶举的创始人是琼波南交(1086~?)。他10岁开始学习藏文和梵文,13岁学习本教教法,后改学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又多次到印度学习佛教密法。回藏后从噶当派的朗日塘巴(1054~1123)受具足戒,但他传达室授的则主要是学自印度的密教教法,所以和噶当派不同,而称噶举。他在后藏的香巴(今南木林县)建寺108座,传达室授了很多门徒,形成了一定的势力,所以由他创立的噶举派称为香巴噶举。琼波南交的后继者们又建立了甲寺和桑定寺,并以此二寺为基础又形成子香巴噶举的两个支系。14至15世纪时,宗喀巴及其弟子克主杰等都曾向香巴噶举的僧人学过密法。此后,该系统逐渐无闻。
塔波噶举发端于玛尔巴,中经米拉日巴,到塔波拉杰才正式建立。玛尔巴(1012~1097),15岁始向萨迦派的卓弥·释迦益希学梵文,后多次到印度、尼泊尔学习佛教密法。返藏后定居于故乡的卓窝垄,种田经商,译经授徒,弟子中以米拉日巴最为重要。米拉日巴(1040~1097),7岁时父亲病亡,因家产为伯父侵占而生活贫困,后用为到的本教巫术杀死伯父家35人,有感于恶业深重面皈依佛教。先学宁玛派的大圆满法,38岁时起随玛尔巴修习将近7年。从45岁开始,在深山里静修9年,后下山授徒传教,主要弟子有热穷和塔波拉杰。热穷(1083~1161),11岁左右从米拉日巴学佛,19岁到印度、尼泊尔学得过得一些密教教法,返藏后仍师事米拉日巴。后奉师命,再赴印度学习玛尔巴没有学完的密法,归来后将其所学献给米拉日巴。此后,由米拉日巴所传的密法叫作“胜乐耳传”,由热穷传下的密法则叫作“热穷耳传”,由热穷传下的密法则叫作“热穷耳传”。塔波拉杰在26岁时因妻亡厌世而出家,初学噶当派教法,32岁后始从米拉日巴修学。1121年,他在塔波地区建立岗波寺,以米拉日巴教给他的“大手印”为主,融合了噶当派的“方便道”,收授门徒。他注重因材施教,或仅传密法,或显密俱授,正式创立了塔波噶举系统。塔波噶举系统后来主要深化出了噶玛、蔡巴、拔戎、帕竹四支。
噶玛噶举,由都松钦巴所创。都松钦巴(1110~11193),16岁出家学习噶举派教法,30岁时成为塔波拉杰的弟子。他还学过萨迦派的“道果”法、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和热穷的一些密法。1147年,他在昌都类乌齐的噶玛地方建立噶玛丹萨寺,这是他创立的宗派得名噶玛的原由。1187年,他又在堆垄地主建立了粗卜寺。都松钦巴灭后11年出生的噶玛拔希(1204~1283),成为噶玛噶举派第二位重要领袖。噶玛拔希初以都松钦巴的徒孙为师,后到粗卜寺随喀脱巴出家,因具有多种神通被称为“祝钦”(藏语意为“大成就者”)。他在康区收徒传教,门徒达五百人之多。1253年,应邀在四川西北见忽必烈。后在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建立吹囊朱必拉康庙,又到宁夏、甘肃一带活动。1256年,应诏在和林会见了蒙古大汗蒙哥。蒙哥赐给他们顶金边黑色僧帽及一颗金印,因此由他传下的教法称作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通过噶玛拔希的活动,此派实力大为增强,在藏传佛教中首先采取了活佛转世制度,都松钦巴为黑帽第第一世活佛,噶玛拔希为第二世。黑帽第五世活佛得银协巴(1383~1415),于1406年冬应召到达南京。1407年,明成祖赐他“如来”称号,并封他为“大宝法王”。本来,“大宝法王”在元、明二代为藏传佛教最高领袖人物的封号,自此以后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历代转世活佛沿袭专用。清初,黑帽系十世转世活佛却英多吉(1604~1674)时,由于格鲁派势力发展和西藏地方政权斗争等原因,黑帽系地位有所下降。其后第十一世至十六世活佛,仅仅是一个教派的领袖,不再有干预西藏政治的能力了。黑帽系第三世活佛为攘迥多吉(1284~1339),1332~1334年间应元朝王室之诏在北京传教,通过书信让弟子扎巴僧格常住自己早先建立的德钦登寺。扎巴僧格曾受元庭赐予红帽,所以从黑帽系中又分出了红帽系,扎巴僧格为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红帽系转世洛佛共有十世,第十世活佛因勾引廓尔喀军入侵西藏,被清延下令停止实行转世制度,此系遂绝。
蔡巴噶举的创始人是向蔡巴(1123~1194),13岁时和帕竹·多吉杰波拜见塔波拉杰,从受密法。后又随帕竹多杰等人学习过,1175年在拉萨蔡巴地方建立蔡巴寺,因而他传下的噶举派教法称为蔡巴噶举。1268年,其第四代继承人桑结额朱被忽必烈火封为万户长。14世纪中叶,蔡巴万户长贡噶多吉出家为僧,编纂一部藏文甘珠尔目录,还就藏族古代名定成《红史》一书。此派后因与帕竹噶举斗争失败,势力渐衰。格鲁派兴起后,蔡巴派的寺院都成了黄教的属寺,因而绝传。
拔戎噶举的创始人是塔波拉杰的弟子达玛旺秋,因他在昂仁建立拔戎寺得名。他死后,住持之位由他的家族世代相传。后因家族纷争,此派及其寺庙逐渐衰微。
帕竹噶举的创始人是帕木竹巴·多吉杰波(1110~1170)。他9岁出家,19岁前精通《入菩提行论》,19岁起学习噶当、萨迦教法,后成为塔波拉灯最著名的弟子。他的弟子有八百多人,死后其法位由弟子仁钦贝继承。不久,当地朗拉色家族的京俄扎迥逼走仁钦贝,担任了此派的领袖。此后,此派的传承即由朗氏家族世袭。元初,此派领袖人物也被封为万户长。京俄扎迥的侄孙绛曲坚赞(1302~13730以武力兼并了卫藏大部分地区,取代萨迦派,正式建立了政权合一的帕竹政权。15世纪后期,帕竹政权势力渐衰,1618年为第悉藏巴系统所灭。从仁钦贝被逼出走起,帕竹噶举中陆续又分立出了止贡、达垄、主巴、雅桑、绰浦、修赛、叶巴、玛仓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