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口”,焰口施食或瑜伽焰口施食的略称。原是由密教施诸饿鬼饮食品店法演变而来的一种佛事仪式。“焰口”本为一饿鬼名,原出不空译《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实叉难陀译作“面然”,也有译作“焦面”的,后世多从不空译法,故流行“焰口”一名,更以此来指称施食饿鬼之法。
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说:尔时阿难独居静处念所受法,至夜三更,见饿鬼名焰口,其形丑陋,身体枯瘦,口中火然,咽如针锋,头发蓬乱,爪牙长利,甚可怖畏。在阿难面前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即便生于饿鬼之中。“阿难恐惶,问有何办法可免,饿鬼说:“若难布施一切饿鬼并无数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为我供养三宝,便可增寿长住,亦能使我离开饿鬼之苦,得生天上。”阿难为此向佛问法,何能办得了这样多的饮食而能普施饿鬼。佛便为阿难施食之法,即诵无量威得自在光明珠胜妙力陀罗尼27遍,每于晨朝净器中盛净水,置少许饭麦及饼食,以右手手加器,并诵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号,取于食器,泻于净地上,布施一切饿鬼。若施婆罗门仙,即诵此陀罗尼27遍,投于净流水中。如诵陀罗尼21遍,奉献三宝,即成上味供养。行施食品店之法,不但能增长寿命、救拔一切饿鬼,而且能积聚无量福德,不受鬼神侵害,得诸天神拥护,成就一切事业。由此因缘,密教中便有施食品店之法。施食之事,佛教中早有记载。《涅盘经·梵行品》中就有比丘在修行处为旷野鬼神施食的说法。义净往游印度,见到印度诸寺施食鬼子母。其《寄归传》卷一记载,印度习俗,施主奉食品店僧众之后,安置一盘,以供诃利帝母,诸寺门屋处或食厨边图鬼子(诃利帝母、欢喜母)形,每日于前盛陈供食。施食诃利帝母,亦是密教施食法内容,密教有《诃利帝母经》,详说其因缘并施食法。又《苏悉地经》、《苏婆呼经》、《生四耶经》中亦有供食、献食成就、分食之法,如《苏悉地经·献食品》说献食法以令诸天仙悉皆喜欢,速得成就。《苏婆呼经》卷上说分食法,所乞之食五分供养本尊,一分自食,余者分施水陆过去七代父母及饿鬼。《生四耶经·献食品》说,供养毕,出坛外,用食祭祀部多非人,罗刹及地居、林居一切鬼神。可知,施食法是持明密教中普遍流行和一种成就,焰口施食、鬼子母施食,亦属持明密法。
密教施食法,唐代传入中国。初有实叉难陀传译《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开元年间善无畏并传持明密教,中多施食内容。后来不空传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及《诃利帝母经》,于是焰口施食法、鬼子母施食法冥道无遮斋及诸天供养施食法并行于密宗中。中晚唐时密宗典籍中就有焰口、鬼子母施食法仪轨多本,又有施水法及甘露陀罗尼多本,冥道无庶斋法及其斋文,日本求法诸僧多有携回本国才,遂流传于日本。而唐代密宗后来传入绝嗣,密法零落。至宋代只知有密教施食一法,却不得其仪中听说施食品店之法。其中遵式有《正名》、智圆《施食法》、《施食文》、《施食法式》、《施食观想》诸文,孤山有《出生图纪》,仁岳有《施食须文》,苏轼有《施饿鬼食文》,陈舜俞有《施食放生文》,杨锷有《水陆斋仪诸文》,宗晓集诸家之文及有关经文,编成《施食通览》。此诸施食法式,如遵式所作,先以铜器盛饮食,净水灌之,当临食器,面东而立。其次起慈悲心,三称三宝名及观世音名。再次三诵法食偈,第四以左手擎食,右指按食器,心存止注诵施食陀罗日七遍,并育三称四如来名号。第五弹指七下,展手无畏施,即泻食于净地。第六合掌诵食文。苏轼施食法中,至夜施食并净水,另诵《心经》、《破地狱偈》等。陈舜俞施食法,与放生合在一起进行。水陆会则更与忏法合行。宋代施食法虽然盛行,但其规制并无定准,各行其是。如遵式《施食正名》说:“今吴越诸寺多置别院,有题榜水陆者,所以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谓也。有题斛食者,所以取诸摩提伟器之度,显变之大非器食于其中也。有题冥道者,所以取诸鬼类,别它趣也。”天台宗并行施食观想法。宗晓说:“余窃见遐方近处,若缁若俗,遵行此法者虽众,然味厥由者亦复不少。”遵式、智圆及宗晓等虽老诸密典而行,但无传授,其法总与密教施食法相别。当然这也构成了中国佛教中的一般施食法特色。
元明两代,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密教施食法亦随之流行。元代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之译,除正文之外,并参考藏汉密典释著加以注释,焰口施食法大备于此,其内容次第为:三归、发心、诸净心、结诵,大轮明上印咒、迎请十方诸佛一切圣众,礼三十五佛、诵回向偈并启白文,运心供养、三宝施食、入观音定、结破地狱印咒、三请、结召请饿鬼印咒,召罪印咒、摧罪印咒、定业印咒、忏悔印咒、施甘露真言、开喉印依次结诵七如来印咒及其名号、三归依、发菩提心、受三味耶戒、结无量威德自送印咒、诵尊胜真言、说六趣偈、发愿回向偈、吉祥偈、金刚萨里百字咒,附类孤魂文、三依归赞。此瑜伽焰口施食法因传食法因传承不一,增损各别,至明清之际遂有“七家焰口八家忏”的说法。明代天机删繁去芜,整理出《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朱宏更参订《天机焰口》,成《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并为之补注。清宝华山又删辑朱宏《坛仪》,成《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称《华山焰口》,清代流行的“焰口”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天机焰口》和《华山焰口》。但所有的“焰口”都源自元代藏传译本,并或多或少加入宋代施食规式及各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