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668。一说686~760)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晚期弟子,菏泽宗的创立者。神会一生,大力弘扬慧能所开创的南宗禅,由于他的努力,使用权慧能禅法得以盛行于天下,并逐渐替代整个禅宗。
神会,俗姓高,湖北襄阳人。少学五经,又好老、庄。后读《后汉书》的始对于佛教产生兴趣,遂投国昌寺从颢元法出家。30岁时,至荆州玉泉寺从神秀大师学习禅法。三年以后,到曹溪随慧能禅师学习,侍从慧能多年,尽得慧能禅法之精奥。几年后,为增长见闻,北游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又到西京受戒。景龙年中(707~709)复归曹溪,深得慧能器重,并得到了慧能的临终授记。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奉敕入往南阳龙兴寺。南阳太守弼和著名诗人王维等到都曾来向他问法。
开元十二年(724),神会在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和当时著名佛教大师崇远进行辩论。辩论的主要问题是:弘忍以后,禅宗法统的正统继承者是北宗神秀?还是南宗慧能?
其时,神秀一系在北方大为盛行,声势浩大。神秀在武则天、中宗、睿宗时,深受帝王敬重,被“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他所弘传的北宗禅上升为官禅,达摩法系也被公推为正统所在。神秀寂后,其弟子辈如普寂、义福等,一变而成了国师。普寂以神秀为达摩的正统所在,他自己则是神秀的继承者。据《大照(普寂)禅师碑》说:“吾受托先师,传兹密印。远自达摩菩萨导于可,可进于璨,璨钟于信,信传于忍,忍授于大通(神秀),大通贻于始于吾,今七叶矣。”由于神秀门下的声势很大,他们所立的法统无人敢加以怀疑。
在辩论之时,神会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他认为,达摩法系,一脉相传,以袈裟为证信。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弘忍,弘忍传慧能,六代相传,连绵不绝。而且“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为第六代,所以不许。”因此,神会指出,南宗顿教是达摩禅法的正统所在,抨击北宗“师承是傍,法门是渐”,而称自己师承是正,法门是顿。
此次辩论的记录,由与会的独孤沛整理成《菩提达摩南宗定非论》。从此,南方慧能一系被称为“顿宗”,北方神秀一系被称为“渐教”,南顿北渐之说即始于此。
天宝四年(745),已78岁高龄的神会应请入住洛阳菏泽寺,此时,普寂和义福都已去世。神会盛弘南宗顿悟法门,使慧能的禅法得以在洛阳立住了脚跟,进而大播于天下。天宝十二年(753),崇信北宗禅法的御使卢奕诬告神会在洛阳聚众滋事,图谋不轨,神会于是被逐出洛阳。此后,神会辗转戈阳、武当、襄州、荆州等地,忍辱负重,历尽坎坷,但弘扬南宗禅法之志,丝毫未减。安吏之乱时,两京陷落,玄宗入蜀。已89岁高龄的神会,应朝延之请的洛阳设坛度僧,收取“香火钱”,以供军饷,为平定叛乱立了大功。平乱后,唐肃宗召人内道志,极尽礼敬;又于洛阳重建菏泽寺供其成住。他所弘传的禅法因此被称为菏泽宗,他也被人们称为菏泽大师。上元元年(760)五月十三日,示寂于洛阳菏泽寺,年93岁。谥号真宗大师。
神会的一生,致力于弘传慧能的南宗顿悟禅法,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本来,提倡以无念之宗。神会的禅法又被称为“无念禅”,谓“不作意即是无念”;“法无去来,前后际断,故知无念头最上乘”。宗密在记述其菏泽宗教义时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由无始迷之,故妄执身心为我,起贪嗔等念;若得善友开示,顿悟空寂之知。……故虽备修万行,唯以无念为宗。”可见,神会的禅法又非常重视知见解脱,强调定慧等同,以慧摄定。由于神会在弘传南宗顿悟禅法上的贡献,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敕立他为禅宗第七代祖师,并亲撰《七代祖师赞文》。其主要著作有《显宗记》、《南阳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残卷)、《南阳和尚问答》等,后人辑为《神会语录》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