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佛画,广义的说是指所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就其种类来说有壁画、天井画、经变画和贴画等。其中壁画与天井画属于寺庙彩华,是在建筑的缘木、包供、藻井、屋顶等部分漆上色彩鲜艳的丹青,兼具保护及庄严的功能。经变画又称变相,技法上有手绘或版画,多附于佛经卷首之前或经文之中,用来辅助解读经义;至于贴画,是指供奉在法堂中的尊像画,或户外法会使用的挂佛。经变画和贴画都是狭义的佛画,也就是以下本所将介绍的佛画。
佛画通常兼具有庄严、礼拜、教化等多重功能,以丹青彩绘寺庙建筑,庄严辉煌,让人能生起虔诚的信仰之心;设置画像、壁画、挂佛,能强化佛寺礼拜的功能,而图绘八相图、地狱变、盂兰盆经变等变相图,则可用来解说经典或劝人为善。
佛画的制作,多使用绢、麻、苎等织维材质为底本,施以植物性的绘料。绢绫织物是最常见的材质,一般将绫布染成紫色或绀色;生绢则要先上胶处理,技法上多以金银或墨线描绘上色;麻苎本则适于反复多次的着色,能长期保存,目前现存韩国佛画多属于此类;纸本在经变画中常见,有写经和版画两种,写经通常以金、银泥直接绘在绀纸或红纸上,如统一新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变相图”,高丽“妙法莲花经卷三变相图”等。版画中年代久远的如高丽大藏经初藏本(1010~1031年)、宝箧印陀罗木版画(1007年)及海印寺严经变相图等。
善于绘制佛画的画工被称为“金鱼”、“画员”或“片手”,其中有不少僧侣。三国时代,画师更远赴海外,传说日本隆寺金堂的释迦净土图等壁画,就是来自句丽画工昙征所作,而活跃于各时期的画僧也不计其数。他们自小接受严格的训练,包括白描、调胶制色、裱制绘纸、贴金、洒金等技能;以传世的稿本临写,遵守绘制的仪轨与禁忌,画作精致工整,水准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