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武一宗”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灭佛则是说他们分别发动过的禁止或限制佛教的运动。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它与中国固有的思惟习惯、人生态度,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伦常道德都有一定的差异,只是经历了一个非常缓慢的逐步融合于中国文化的过程,佛教的价值才有限地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同。与此同时,佛教本身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僧伽集团也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它与社会经济活动着不可区分的关系。中国历史上,随着佛教的发展,僧伽集团所赖以生存的寺院济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每每达到与国家争夺劳动力与赋税的地步,因而中国历史上尽管有不少崇信佛教的君主,但也有过四次封建帝王发动的取缔或大大限制佛教的政治运动。究其原因,不外是封建帝王认为佛教从政治上或者经济上对于国家权力构成了威胁。
北魏太武帝灭佛:他在即位之初锐志于武功,以军事行动统一了北部中国。太武帝最初颇崇信佛教,曾请高德沙门入宫说法,又于佛诞日亲自向佛散花致礼等,以后因受道士寇谦之影响,也因为要表现自己归心汉族文化而取得正统身份,因此疏远佛教而崇奉道教,亲受符箓。440年,他改元为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民私养沙门,同年九月,杀僧人首领玄高和慧崇等。七年,因杏城盖吴造反,关中动乱,他亲率大军征讨。军入长安后,他在寺院中发现藏有弓矢兵器,又发现有酿酒工具和大量金银财物,寺内竟然有密室以同贵室女子淫乱。当时的司徒崔浩一再劝他诛天下沙门,尽毁佛寺中诸像。同年三月,太武帝灭佛交令驻守平城的太子晃废全国佛教,诏令曰:“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由于太子缓发诏令,僧人们先得亡匿,金银佛像经书也多得隐藏,但北魏境内寺庙和佛塔大都毁破。此为中国佛教第一次遭受的严重打击。
北周武帝灭佛:即位之初,周武帝(560~578在位)循例敬佛。天和十年(567),因寺僧增多,国家收入骤减,还俗沙门卫元曲嵩上书请删寺减僧,书曰:国治岂在佛图?又说: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武帝深以为然。自天和至建德年间(566~578),武帝曾七次下诏集沙门道具士宫中论辨儒释道的先后优劣。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亲讲《礼记》,显示要以儒术治天下;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灭佛,诏僧道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五月十五日诏令曰:“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周书·武帝纪》)一时佛道并禁,经像尽毁。勒令沙门道士还俗,寺产尽散群臣。一切不符礼典的奉祀尽行取缔。当年六月,设通道观,选120名佛道,普著衣冠,称通道观学士。灭北齐后重申灭佛,北中国佛教经像几乎扫荡尽净,僧人批逃往江南。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武帝移都邺城,在原北齐境内也推行禁佛。他死后,先后有宣帝、静帝继位,佛教重新恢复。
唐武宗灭佛:此又称会昌法难,以这次禁佛活动发生于昌年间的缘故。唐朝统治者对于佛教固然有扶持利用的一面,但也往往加以限制。中唐时德宗就曾下命禁止建寺度僧,至晚唐时敬宗宝历二年(826)和文宗太和三年(830)都因为而屏息江西请立寺置僧戒而予处罚。唐武宗为穆宗李恒第五子,与敬宗和文宗兄弟。文宗卒,宦官仇士良迎为皇帝。就因为武宗(840~846在位)在登基前就好道术,一心愿求长生,开成五年(840),得道士赵归真、刘元靖,遂于禁中三殿修金箓道场,亲受法箓。宰相李德裕又恶佛法。其禁佛几乎是从武宗做皇帝就开始了的。会昌元年就在南郊赦文中说“富寺一一私置质厍,与人争利”,当时就宣布不准私度僧人。会昌二年(842)下诏令僧尼戒行不精者还俗,财物入官。禁止元名僧私蓄沙弥童子,又下诏明令禁止僧人从事烧炼咒术禁气等活动,不修戒行的一律勒令还俗,所有钱物田产庄园全部充公。会昌三年,诏令查点外国沙门,禁摩尼教等。又于佛诞在内道场设斋并由佛道两家论议二教优劣,取消了出家人身着紫色的特权。大臣中有进佛经的遭贬谪。九月潞州节度使反,事败后有人举报其在僧寺中,因而清理佛寺而勒令无名籍者还俗,并打杀新裹头僧人300余。四年诏禁供养骨巡回供养牙,明令取消以往代州五台山、泗州普光圣寺、凤翔法门寺将佛骨巡回供养的旧例。又拆毁大内的道场,佛像移去,皇帝诞辰时宫只请道士不请和尚。七月十五日长安城各寺的盂兰盆节供物尽移入道观祭天尊。当年就城中毁佛堂300余所,又令毁天下尊胜石幢僧墓塔等。会昌五年(845)下诏:毁山野招提兰若,东西两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止留僧人三十,节度观察治所以及同州、华州、商州、汝州均只许留一寺,寺分三等,上等寺留僧二十人,中等寺留僧十人,下等则只许有五僧,其余僧人包括袄教等僧人一律还俗。除非留不可的寺庙外,其余尽皆毁去。诏行,全国毁寺4.6万余所,还俗僧尼达26万,改作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国家收回去良田数千万顷。但当时在唐境内已经天成藩镇割据形势,故禁佛命令只在中央政权控制的地区实行。武宗死后宣宗继后,佛教重新发展。
后周世宗灭佛:唐末五代,天下动荡,兵革不息,国家对于僧尼的管理久已废弛,寺僧浮滥,直接影响国家赋税兵役。周世宗(954~959在位)时,对佛教进行了严历的裁抑。显德二年(955)诏令禁止私自出家,未经朝延允许的寺院一律拆毁;民间凡父母无奉养者,子女不许出家;欲出家者,男15岁以上必须能诵经百纸可读经五百纸,女则必须13岁以上且能诵经七十纸或读经三百纸,无祠部牒方不得剃度。令下,毁寺3000余所,所毁金像尽悉改铸铜钱,铁像则改铸为犁锄农具。但佛寺尚余2000余,僧尼在籍者仍有六万余人。此次灭佛仅限于北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