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拔希(1204-1283年),法名却吉喇嘛,意为“法上师”;拔希为蒙语,意为“轨范法师”。1024年(南宋宁宗嘉泰四年)噶玛拔希生于康区哲垄丹曲秋地方的贵族家庭。
据说,他六岁时就能读写,十来岁时便遍阅佛经,并能领会于心中。十一岁出家受戒,学法途中,他遇见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德松钦巴的再传弟子仁波且崩扎巴。仁波且崩扎巴认为他是德钦巴转世,即为其灌顶授一切教戒。经过十年刻苦修习,噶玛拔希逐渐有了名气,后回家乡收徒传教,会集僧众五百余人。四十四岁时他来来到楚普寺,此时已是噶玛噶举派著名高僧。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途中,召请噶玛拔希赴四川色都(喜绒地区)相见。他身忽必烈及其侍头眷传授了“发心仪轨”。忽必烈让他随侍左右,他未遵命而到北方说法传教。1256年,当他动身返藏时,接到蒙古大汗蒙哥(元宪宗)召他会晤的诏书,他便来到蒙古的和林,受到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宠信。蒙哥特赐他金印、白银,还赐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从此其传承则称噶玛噶举黑帽派。
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之间为争夺大汗之位发动了战争,忽必烈最终取胜。噶玛拔希因过去不愿留在忽必烈身边,又被怀疑帮助阿里不哥,遂被忽必烈下令逮捕入狱。数年后,噶玛拔希获释,他在康、青地区传教八年后,回到楚普寺,八十刚时圆寂。
噶玛拔希在藏传佛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即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之始,他是藏传佛教第一位转世活佛。他去世后,被尊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该派创始人德松钦巴被追认为第一世活佛。
其赏见形象为身披藏式袈裟,头戴蒙哥皇帝赐予的“金边黑帽”,有些像莲花生大师头上戴的莲花帽子,上面有一个十字金刚杵,正面为半月和太阳装饰。双手置于胸前,结说法印,跏趺端坐在莲花座上。
噶玛拔希像-铜雕上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