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中国道教中,道家思想中追求精神自由、追求自然和追求简朴文风之说可谓互通,尤其是追求精神自由和追求自然这两点。在后世中国文学创作中,道教思想的这三点可谓对其影响颇深,因而在中国文学中向业有“诗生自然,自然生自由”,或“自由生诗,诗生自然”之说的。

如此,我们便可知道教文化及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那些被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也多都刻着道教文化或者思想的影子,比如曾被后世文人所雅好的田园诗。

田园诗,皆都是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而产生的,其诗韵里也全都是诗人对精神自由追求的种种。我们可以以田园诗的大家陶渊明为例,来看道教文化对后世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作品题材的影响

陶渊明于《少五适俗韵》中写道:“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整首诗,幽静、清新、自然,且字里行间中勾勒的意象亦也是干净无瑕的:“榆柳荫后檐”,树木宁静。“户庭无尘杂”,家里干净。“复得返自然”,心情明净。如此,我们可窥知陶渊明是一个纯洁不羁之人,而他所追求的精神自由就是田园生活。不过,诗中也还充盈着“无可奈何”之意,可想而知,陶渊明生活的是一个纷乱的年代,而就是这种大环境的压抑常常会使人们心生“无可奈何”之感,尤其是文人。这一如陶渊明所说,他本性爱丘山,却误落入尘网中,用“误”一词,来表明自己的非意愿。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一颗“无可奈何”之心,才造就了以追求精神之自由的田园诗。那“无奈”,更使得诗人之向往自然之心强烈无比,由此而生发出可和志同道合中人的共鸣。这亦是田园诗每每可成为佳作之缘由。用纯朴的、至真的自然之笔触,将其向往着的自由之境诉诸,将其所追求的精神之世界记录,这,怎么一个“妙”字了得!

道家思想对作品主人公的影响

依然是陶渊明的佳作,他于《饮酒》之五中如是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一首为大众所公认的“情、境、意”完美结合的佳作。整首诗中字字都在表达的是陶渊明之内心的真意,即内在的精神追求。这精神追求的极致,便是诗人于诗中所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换言之,陶渊明所追求的生活,就是道教所宣说的“自由”、“自然”之境界。

如此,我们可以从这首殊妙的田园诗中窥测到道教文化及思想的影子,而且还很浓郁。

道家思想对文人的影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如是记载:“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陶渊明写就这首诗的本意在于第一句话,即:质性自然。若是纵观诗人作品的话,会不难发现《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差不多,其主旨皆是“质性自然”,其思想皆是追求一生中精神自由。在那个年代,一个敢于追求精神自由,不与人同流合污,不人云亦云的人确实是十分难得的。道教中所言的所谓淡泊名利,大抵也是如此。

由史料知,陶渊明是在大家争相入仕的时候选择归隐的。而大作家钱钟书与其绝有相仿之意味的,时年大名鼎鼎的他,在全世界都在抢钱时却独自己偏偏不要钱。据说,当时国内集合了十八家电视台来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欲把钱钟书列入第一批,却被钱钟书婉言谢绝,当与之沟通的拍摄记者对他说会有一笔丰厚的酬金时,他莞尔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像钱钟书这般学识渊博、想象奇特,而又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真的不多。不过,由其身上我们亦看到道家“自然”、“淡泊”之精髓的影子。

另外,淡泊名利的还有陈寅恪。他和夫人的骨灰于2003年6月16日落葬于景寅山,右侧扁形石上刻着的即是其奉行一生的准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为陈寅恪于1929年为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的《墓志铭》中所言:“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据传言,蒋介石曾托人以重金聘请其写《李世民传》(实则暗中为自己歌功颂德),不料却被陈寅恪坚决拒绝,并对其言:“我写文章,违背我本意的我决不写。”

在中国文坛历史上,像这些“淡泊名利”的“自然”大家,亦有好多。而他们之所以能有此心态,皆于道家思想中所宣称的“质性自然”是一脉相承的。由此,我们亦也可从其间,看到道教文化对古今文人之影响是颇为深刻的。

综上所述,道家之精神自由、生活自然、简朴性真,对后世的文学和文人的影响,皆是沉重亦深刻的。

上一篇文章 : 道德本一体 下一篇文章 : 江东道教之圣地茅山
cache
Processed in 0.00538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