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

    所谓“太极”,是指道的性质和状态,非实体概念。实质上,“太极”和“无极”一样,都是由“道”中衍化而来。


    太极,最早见于于道家经典《易传•系辞上》。之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继其之后的《太极先天图》的《解说》,则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的说法。而后清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便采用了这五阶段说法。在道教漫长的演变岁月中,这“太极”概念的影响,可谓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最著名的是太极拳。


    在《周易》中,“太极”一词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原,由它产生天地、阴阳,再由天地、阴阳产生春、夏、秋、冬四时,四时产生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这种将“太极”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实体的理论,对后世道教教义影响颇大。汉代时其,因为谶纬流行,有五运之说的缘故,便将“太极”认同为混沌的无气,为五气变化、形成天地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道藏》中,将纬书的五运衍变为三始,但框架结构仍基本相同。《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认为太极是化生天地万物的宇宙本原。唐代成玄英注疏《庄子》,认为纬书五运和乾元三始说都过于庞杂,以太极涵盖天地未形成以前气化的五个阶段。宋代理学吸取《周易》和道教的太极说,建构而成以“太极”为最高宇宙本体的思想体系,认为太极即道,太极即理,太极即心。


    以上诸说构成道教“太极”说的理论来源。由此,也可看出“太极”作为道教教义,在历史的沉淀中而逐步被理解阐明——宇宙从无极在而太极,以至于演变为万物化生的过程。其间,“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如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此“太极”两字的含义来,即“太”为“至”之意。“极”为极限之意,两者合一便就具有了“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其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如是种种,道教教义之中的“太极”,就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即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

cache
Processed in 0.00594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