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宫观的神仙意象

    宫观,虽是道教组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但其重要意义却在于它的“法天象地”,即仿制神仙天尊的居所而建造的,在某种意义上,宫观代表的就是一种至为殊妙的神仙意象,即其象征着的就是三清或神仙在尘世的居所。


    在道教神学中,三清高尊和各路神仙都有他们的居所,即“宫阙”。如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圣境清微天宫中,灵宝天尊居于上清真境禹余天宫中,道德天尊则居于太清仙境大赤天宫中,而后土皇地祇则居于九华玉阙之中,就我们熟知的王母娘娘便居住在瑶池仙宫中,财神们多居住在福禄宫中。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各路神仙们,如斗星、三官、霄祖等,他们亦都各有他们专属的居住之宫阙的。


    苏轼在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中曾如是感慨:“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言的无非是古人因为凡人在地上有自己的居所,所以想象天上的神仙大概也有其居住的楼阁宫阙吧!


    古时,一个道教的庙宇要是被称为“宫”,据说是要经过帝王的特许或钦赐才可以的。由此可窥,道教宫观在人世间的影响和效应应是蛮深刻的。那么,既然道教宫观皆是仿制于神仙居所,因此“宫观”的规模或建造格式便就与帝王兴建的皇宫,在气势上自然而然地有了某种相似的宏大与辉煌了。所以,古时建造一座宫观,其设计也是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的。


    《道藏》中收录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一经,“约成书于陶弘景殁后二十年间,为现在最古之道教戒律仪范典籍之一”,其在卷一的“置观晶”中,便谈到了道教宫观建筑的理论依据:


    大三清上境及十洲五岳,诸名山或洞天,并太空中,皆有圣人治处。或结气为楼阁堂殿,或聚云成台榭宫房,或处星辰日月之门,或居烟云霞霄之内,或自然化出,或神力造成,或累劫营修,或一时建立。其或蓬莱、方丈、圆峤、瀛州、平圃、阆风、昆仑、玄辅,或玉楼十二,金阙三千,万号千名,不可得数,皆天尊太上化迹,圣真仙品都治,备列诸经,不复详载。必使人天归望,贤愚异域,所以法彼上天,置兹灵观,既为福地,即是仙居。


    这说明了人间的道宫道观,皆都是效法和模仿天上诸天尊神灵的宫殿而所建造的,这些建造的宫观既是神仙天尊的象征性依据,又为道士修道奉斋之处,还是信教民众祭祀礼拜神灵之地。


    《要修科仪戒律钞》中“杂科”一文中还说:“共居观舍堂殿,园林田地,三宝众殿,属天尊,堂属道士。若其营造,尊卑有等”。也就是说,道宫道观的大殿楼阁、园林景观等皆属于天尊和神仙,道士虽可留居于此“堂”,但却要遵循尊卑之序的。所谓“头上三尺有神明”,因此道士于宫观中修道或行持斋礁仪式时,信众进入宫观中叩拜神灵,皆须无不衣冠齐整、庄严肃穆、谨慎而行,祭神如神在。

宫观既是神仙之居所,那么,信众在捐助建造道教宫规时,自然被认为是极有福报的善举,是能为自己和家人累积功德、增福延寿、禳灾避祸。关于这一点,《要修科仪戒律钞》于卷十二

    《造殷堂蜂》中如是说道“建立靖观,令人代代门户高贵,身登天堂,饮食自然,常居无为。施一钱上,皆三十二万倍报。万钱以上,报不可胜。”


    因此,无论道门中人或广大信众,对于修建道教宫观应多各尽己力,慷慨解囊的。

上一篇文章 : 宫观的基本构造 下一篇文章 : “宫观”有别
cache
Processed in 0.00568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