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应赴供尊者,五百罗汉第333尊,即佛祖,即将成佛称为应赴供。应供,音译阿罗汉、阿罗诃,为佛的十个佛号之一。又作应真、应,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尊敬和供养的人。 应赴供尊者已经成就圆满功德,应该得到一切天神和众生的供养,香、花、璎珞、幢幡、伎乐等,都是可以供养的物品。 ...
阿氏多,又译作阿资答、呵逸多等,五百罗汉第339尊。在《法住记》所列的十六罗汉中,阿氏多尊者位居第十五。他身心清净,智慧深厚,居住在鹫峰山。 阿氏多尊者原来是佛祖的一名侍从。佛祖涅槃前,众生一起恳求佛祖不要离开世间,希望在佛祖的保护下,他们可以永远免受苦难。佛祖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安排了十六名罗汉不入涅槃,永远居住在世 ...
定拂罗尊者,亦称弗若多罗,罽宾国人。他博学多识,精通律藏,以持戒清严著称于世。 定拂罗尊者少年出家为僧,他博览群书,通晓佛教各种经典,尤其精通《十诵律》。他的智慧与博学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他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行,使人们都认为他已经达到了菩萨一样的境界。 &nb ...
赞叹愿尊者信仰虔诚,誓愿追随佛祖,为传播佛法而奋进不息,五百罗汉第342尊。 对赞叹一词的含义,佛教著作有多种解释,《文句》卷二说:以美好的言词称赞别人的德行,就叫赞叹;《行事钞》也说:用美好的词汇评价别人的功德为赞,言词不足以形容,又大力褒扬就是叹。佛教认为赞叹诸佛的功德是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
功德相尊者,五百罗汉第337尊,即功德相菩萨。功德相,又称功德相严。尊者以心性端正,具有一切庄严的法身而得名,居住在西方阿弥陀佛国。 据《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二记载,功德相菩萨曾经为众生讲说十种美好的德行。一、以广大的佛法教诲众生,启发众生的心智;二、以仁爱之心对待众生,如同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三、积德 ...
尘劫空尊者,五百罗汉第334尊,因为美好的德行而得名。尘劫,又称尘点劫,分为“三千尘点劫”和“五百尘点劫”两种,都表示极为漫长的时间。尘劫空,指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 在无限漫长的时间里,尘劫空尊者虔心供奉一切诸佛。他信仰坚定,通过长久的修行,认识到世间的一切佛法终究是无所有,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由此而获得解脱,抛弃了尘世的所有烦 ...
光明灯尊者,五百罗汉第335尊,即光明灯菩萨。尊者以佛法为明灯,引导众生,使众生摆脱迷途,到达佛教的乐土。 光明灯菩萨曾与文殊等诸菩萨一起,恭敬礼拜世间所有的佛,他们花了七天的时间走遍十方世界,却只见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分身,其他的佛一个也没见到。他们心中疑惑,回到天界后,在拜见佛祖的时候,将他们七天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佛祖 ...
大药尊尊者,五百罗汉第350尊,即大药菩萨,也称大药王子。他信仰虔诚,寻求佛法如饥似渴,后来在佛祖的点化下,成就罗汉之身。 大药菩萨具有大慈悲心,他爱护众生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说,众生向大药等诸大菩萨虔诚膜拜,时时念诵他们的法号,可以获得福佑,增加功德。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也说, ...
鸠舍尊尊者,五百罗汉第346尊,即鸠舍菩萨。《佛名经》将他列为应当受到众生礼敬的十方菩萨之一。 《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说,众生要想成就善果,就应该虔诚供奉诸大菩萨,默默念诵他们的法号。而鸠舍菩萨,则是诸大菩萨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佛名经》卷十六也说,众生要勤加供奉鸠舍菩萨。据该经说,众生不论贫富贵贱 ...
简介 喜无著尊者,五百罗汉第353尊,即唐末高僧文露,赐号“无著”,嘉禾(今浙江嘉兴)人,俗姓朱。他博学识,精通佛法,对众生心怀无限慈悲。 文喜七岁出家,先学习四分律。青年的时候,他前往拜访大慈山性空禅师,禅师劝他遍历名山大寺,求教当时的法师名僧。唐懿宗成通三年(862年),文喜前往洪州(今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