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余习尊者,五百罗汉第349尊,因为美好的德行而得名。罗,为梵文五十字门之一,有“火”义。余习,残余恶习。他智慧广大,洞察幽微,能够以智慧之火烧尽僧众身上残余的世俗余垢。 佛教视贪、嗔、痴为世俗的三毒,贪婪使人不知道满足,嗔怒使人丧失理智和平静,痴妄使人心智变得愚蠢。世间所有的佛经过漫长的修行,心性清净,消灭了世俗的 ...
简介 胜解空尊者,五百罗汉第351尊,法号可观、解空,字宜翁,号竹庵,为天台宗巨匠智礼之传人。解空,本指悟解诸法之空相。胜解空即善于讲说佛法理体之空相。他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江),俗姓戚,品行高尚,学业博洽,对佛法的探求没有止息。修行 胜解空尊者学法刻苦用功,十六岁时已经受具足戒(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 ...
识自生尊者,五百罗汉第341尊,即大白观自在菩萨。他安详自在,心怀慈悲,出家人向此尊者祈祷,可以预知自己未来的前程。 据《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规经》卷下记载:僧众修炼瑜伽真言,如果想知道自己的修炼成就如何,可以在入睡前用衣服将头盖住,用右手从左向右摩擦面部,同时诵念大白真言二十一遍,身体向右侧 ...
修无德尊者,五百罗汉第352尊,即后来被推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无德,就是无功德的意思。 梁武帝是一位崇信佛教的皇帝,他登基之后,广建佛寺,勤修法事,做了很多有益佛教的事情。梁武帝因此认为自己的功德很大。有一次,他向修无德请教佛法,两人坐谈之间,梁武帝问达摩,“我修建了无数庙寺,应该很有功德了吧?”修无德尊者却断然回 ...
福业除尊者,五百罗汉第348尊。福业除,福业善业的别称。 据《增一阿含经》说,福业共分为三种:一施福业,施与贫穷的人,通过施与而获世出世之福利;二平等福业,以平等的慈悲之心,爱护一切众生,因而成世出世之福利;三思惟、福业,以智慧的思维观察出离的方法,为出世福善之业。佛教认为,多做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享受人间和天界的快 ...
白香象尊者,即白香象菩萨,五百罗汉第三百四十尊。 《维摩诘经义疏》卷一说:白香象,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大士(即菩萨)身体所散发出的香气也是如此。象在佛教中为神物,因为象有巨大威力而性情柔顺,所以菩萨降临世间时,大多乘坐有六根长牙的白象,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以此来显示菩萨性情慈悲善良,并且具有威严法力。  ...
施幢无垢尊者,五百罗汉第8尊,因为品行高尚而受到世人的尊敬。他谨守戒律,刻苦修行,最终达到无垢无染的非凡境界。 施幢无垢的意思是慷慨的布施。幢又叫计都,是一根顶端装饰着各种颜色丝帛的柱子,一般树立在佛寺前面,用来感召众生,制伏诸魔;无垢则是布施无垢的意思,指通过布施,一个人可以清除内心的污秽,达到纤尘不染的境界。&nbs ...
简介 方便法藏尊者,五百罗汉第87尊,生活在初唐时期,祖籍苏州,俗姓诸葛,是三国时期吴国诸葛瑾的后裔。法藏以博达的佛学见解和严谨的持戒风范闻名海内,是佛教教派之一三阶段的领袖。 含义 方便,在佛教中有丰富的含义,一方面指能够利益他人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又是一切佛教学说的别称。由于法藏尊者 ...
三昧甘露尊者,五百罗汉第83尊,原名甘露军荼利明王。他法力高强,神通广大,能够驱除世间妖魔,救助天下众生,是五大明王之一。根据佛经《仁王经•奉持品》的叙述,在未来的世界将会有五位佛陀降临世界,他们各据一方,主持天下的佛教教法,启发愚昧,超度智者。这五位佛陀每人手下都有一位菩萨、一位明王,服从他的调令,协助他管理天下众生。其中,菩萨是佛陀的正法轮身,以佛教正 ...
宝幢尊者,五百罗汉第130尊,即宝幢菩萨、宝幢如来、宝幢佛、宝星佛,又有谓宝幢如来与金刚界阿閦如来、阿弥陀经之西方宝相佛山、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西方宝幢如来同尊。他内心澄明,定力深厚,不受任何外物的侵染。宝幢尊者居住在不动佛国,是闻名四方的大菩萨。 佛祖释迦牟尼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的上方,相隔十恒河沙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