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多罗尊者,五百罗汉第206尊,又译作钵怛罗、钵旦罗、波多罗、钵和罗等,印度僧人。他博学多识,信仰坚定,是早期来到中国传播佛法的僧人之一。钵多罗在年轻时立下大志,要使佛教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流传。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学有所成之后,他从印度的摩伽陀国出发前来中国。时值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钵多罗于前蜀光天元年(即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抵达四川。在那里他受到当地僧众的热情接待,大家对他的旅程非 ...
简介 神通亿具尊者,五百罗汉第96尊,即目犍连,也称作摩诃目犍连、目连、没特伽罗子、大目乾连、大目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那、没特伽罗、毛伽利耶夜那等,别名拘律陀、拘律、俱哩多、拘离迦、拘理迦、俱离多、意译天抱。他是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因为神通广大,而被称为“神通第一”。 & ...
利波多尊者,五百罗汉之一,又译作离婆多、离越,佛祖释迦牟尼的声闻弟子。离婆多的意思是室星,室星乃是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之一。他的父母因为祈求室星而得到儿子,所以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利波多尊者自幼聪明多智,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奈,他常常苦苦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一天夜里,利波多无意看见两个恶鬼争食一具尸体,在他们互相推 ...
摩尼宝尊者,五百罗汉第231尊,即摩尼宝璎珞菩萨,又名金刚慧菩萨。金刚慧,指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在梵文中,摩尼的意思就是珠、宝、离垢、如意。他聪慧多智,已经摆脱一切障碍,认识到了佛法的真谛。根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七的记载,该菩萨为“等觉中一人”。所谓“等觉”,是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这是菩萨中的最高位,离成佛仅差一小步,就功德和智慧来讲,与佛的功德已经毫无差别。摩尼宝璎珞菩 ...
修行不著尊者,五百罗汉第80尊,因为德行高尚而闻名,他心静如水,忘我修行,心中无所牵挂,达到了非凡的境界。 佛教中的修行,指的是按照三世诸佛所说的义理去做,行为符合佛教的戒律,通过学习佛法增长自己的智慧。“著”是执著的意思,即总是想着某种事物而念念不忘,如爱著、执著、贪著等。佛教认为,“著”是一切恶习的根源,如果不消灭心 ...
简介 慧持尊者,五百罗汉第136尊,生活在东晋时代,俗姓贾,雁门楼烦(山西神池)人,与名僧慧远是同胞兄弟。慧持天性聪颖,博学多才,弘扬佛法不知疲倦,是名重一时的佛教大师。 经历 慧持十八岁的时候与兄长慧远一起出家,跟随恒山高僧道安学习佛法,他修行刻苦,遍览佛教经典。学有所成之后,慧持与 ...
敬首尊者已经获得菩萨果位,是十方诸大菩萨之一。他神通妙达,广布德泽,以大慈悲心教化天下众生,做了无数利益众生的事业。 敬首居住在东方香林宝刹,他深通佛法,对佛教大乘和小乘的教义有精辟的见解。他心慈悲,以教化众生为己任,无时无处不在宣讲佛法。他的演说美妙悦耳,善于使用变通的方法感化大众,使他们抛弃尘世的俗念,获得解脱。 ...
慈地尊者,五百罗汉第192尊,即慈地比丘。他原是六群比丘中最恶的一个,常常无故滋事,后来受佛祖教导,抑恶扬善,勤奋修行,证得罗汉之身。慈地比丘不遵守戒律,身上有坏习惯,尤其喜欢诽谤和诬陷别人。沓婆摩罗子就受到了他的恶毒攻击。沓婆摩罗子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之一,因为品行出众,经常得到释迦牟尼的称赞。当时僧人分配卧具的办法是“随上座次第,随应得处与”,即僧人的地位身份越高,得到的一切用具越好,所以沓婆摩 ...
离垢尊者是位天神,智慧广大,可以预知天上人间的种种事情。在悉达多即将成佛的时候,是他第一个向大众晓谕了这个消息。 佛祖降生在净饭王家,被称作悉达多太子。他降生之后的数年间,该国风调雨顺,冰雹、暴雨、狂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一次都没有发生过。田里的庄稼,种得少收得多;园中的果树,随季开花,按时结果;山野间草药繁茂,随时可供 ...
欢喜尊者就是佛教的二祖阿难。他出生于王舍城,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在佛祖成道的当晚降生人间,因为有报喜的含义,所以称作欢喜。阿难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因为博闻强记,智慧无比,被佛祖称为“多闻第一”也被称为“总持第一”。 阿难是佛祖的随身侍者,善于管理教内事务,熟悉各种佛法戒律,凡是教内有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