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狮面空行母(狮面佛母)

狮面空行母 简介       狮面佛母为密宗空行母的一种,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女性护法神。空行母指能在空中行走的人,狮面空行母因为有大力,能在空中飞行,故此得名。空行母梵名为“荼吉尼”(Dakini),又叫“瑜伽母”,意为女修行者。据《大是日经疏》卷十称,荼吉尼系大黑神之眷属,夜叉鬼之一。其有自在之神通力,能于六个月前得知人之死期,遂预先取食其心,而代 ...

阅读全文

熊面空行母(熊面佛母)

熊面空行母,据称她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她的形象是:熊头人身,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两种。二臂者头戴五髓髅冠,尖嘴,三目,项挂50个人头骨。右手拿月形刀,左手捧髓髅碗当胸。舞立姿势,右足踩仰面人。四臂者头部及装饰与二臂者相同,不同的是多了两条手臂。其中的两只手置于胸前,持物于二臂相同,另二手是右手拿人髓髅鼓,左手结印。其姿势不是舞立,而是展足势,足下为仰面人,右腿伸,踩人头,左足弓,踩人腿。熊面空行母( ...

阅读全文

虎面空行母(虎面佛母)

虎面空行母,据说是普贤菩萨化现的护法神。她的形象是:虎头人身,一面二臂。虎面有三目,鼓且圆,大嘴张开,露出虎牙和卷舌,两耳竖立,头后是象征愤怒的火耳竖立,头后是象征愤怒的火焰。项上挂有50个人头骨。上身前脸裸露,两乳隆起,背后披一张人皮,下身围虎皮裙。右手执月形刀高举,左手捧人骷髅碗,置于胸前。虎面空行母为舞立姿势,左腿单立,脚踩仰面人,右腿盘起。狮面、熊面、虎面三空行母为佛门著名三大士即观音菩萨 ...

阅读全文

财宝天母

      财宝天母是密藏的财宝本尊之一。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位信仰佛法的信众来到佛陀所在的柯沙比林中的住所,恳请大慈大悲的佛陀为他开示如何能让众生断降穷苦和疾病的困扰。佛陀赞叹他具有悲悯心,于是传授他修持财宝天母的咒语,并开示持诵此咒语的大功德利益。这位信仰便是财宝天母的前世生。      财宝天母的藏名为诺给 ...

阅读全文

佛诞辰像与太子像

佛诞辰像与太子像      诞辰像指的是佛祖的诞生造像,为童子形象。造像特点是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上身赤裸,下身围短裙,或穿一件小裤衩,站立相,脚下有一个圆盘,与太子身体铸成一个整体。     太子像指的是释迦牟尼未成佛之前身为太子的形像。造像特点是全身菩萨装束,上身披帔帛,下身着长裙,坐在荃蹄座上,左脚下垂触地,右脚横置左腿上,宛如自在 ...

阅读全文

八思巴佛

思巴(1235~1280),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著名高僧,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宗教政治人物。其形象多见于西藏绘画和雕塑中,常见形象为头戴圆顶长耳僧帽,身披僧坎,袒右袈裟阒僧裙,面相英俊,双膝结跏趺坐。八思巴出生于吐蕃贵族昆氏家族,是萨迦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是11世纪贡却杰波在后藏萨迦地方建寺弘法,后以此寺为主寺,而形成了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该寺建在灰白色土地上, ...

阅读全文

噶玛拔希像

噶玛拔希(1204-1283年),法名却吉喇嘛,意为“法上师”;拔希为蒙语,意为“轨范法师”。1024年(南宋宁宗嘉泰四年)噶玛拔希生于康区哲垄丹曲秋地方的贵族家庭。据说,他六岁时就能读写,十来岁时便遍阅佛经,并能领会于心中。十一岁出家受戒,学法途中,他遇见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德松钦巴的再传弟子仁波且崩扎巴。仁波且崩扎巴认为他是德钦巴转世,即为其灌顶授一切教戒。经过十年刻苦修习,噶玛拔希逐渐有了名气, ...

阅读全文

宗咯喀巴像

宗咯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造人,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学大师。宗咯巴的造像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头戴通人冠,身披藏式袈裟,双手施转法轮印。其典型特征是|“左经右剑”,两手各持一支莲花花茎,花朵开在两肩上,左肩花中有经夹,右肩花中有宝剑。 宗喀巴,生漆脱胎彩绘佛像

阅读全文

法身普贤佛

法身普贤佛藏语名为“曲古滚都桑波”,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所崇奉的本实佛,被认为是所辰诸佛的本源。按〈金刚顶经〉的说法,他与金刚持、金刚萨垂都是一体的,只因事业有别而有不同名称。其造像十分特别,为佛的庄严妙好形象,但不穿袈裟,身体呈青色,襟体。双身,拥抱明妃,明妃叶白色。唐卡及壁画中居多。

阅读全文

祖孙三法王像

祖孙三法王指的是松赞干布、墀松德赞和墀祖德赞。三位赞普(即藏王)曾在吐蕃时期,对佛教的发展做出进重大的贡献,因此被尊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受到藏传佛教的信奉。他们的造像形式十分常见,身着袍服,脚高靴,一副吐蕃人装束。

阅读全文
cache
Processed in 0.00679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