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木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皇宫建筑和皇家木雕作品的收藏。虽说北京没有像其他地方木雕那样有自己的创作群体。但是,还是形成了以皇家造办处等机构设计、督办的贡品,皇家建筑特殊规制、营造方式、特殊用材以及集中天下好手共谋一事等形成了其独特的木雕风格,即庄重肃穆、富丽堂皇、制作精湛、用料讲究。从明清两代皇宫、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以及故宫的无数藏品可见一斑。
晋中木雕是山西木雕中最有特色的,它同石雕一样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的祁县、灵石、太谷、平遥等地。这些地主保留了完整的古村落和大规模的宅院,传承着独特的晋商文化和风俗习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这些大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等级森严,包括居民建筑在内,宗祠、戏台、庙宇、门楼等建筑的各个部位和构件,如斗拱、雀替、瓜落、梁枋、廊檐柱以及窗格等都有丰富多彩的木雕装饰。晋中大院 ...
浙江东阳是我国木雕传统产地,被称为“木雕之乡”,当地盛产樟木等适合雕刻的木材,成就了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早在唐代初期始创,这点由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的东阳南寺塔中遗留的佛像可以证明。另据民间传说,东阳木雕的产生不定期与鲁班师傅有关,唐代东阳著名工匠华师傅为当地冯氏兄弟厅堂,上梁时发现180根楠木大梁全都短了一尺三寸。这个时候,有一个老翁上门讨鱼肉吃,老人把两条鱼放在两只碗上,鱼头伸出,共同笔衔 ...
古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一带,周边包括绩溪、黟县、休宁、祁门、翕县以膻江西婺源等地,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古徽州因其气息的地理环境,保存了完好的历史文化教育传统,古时就有徽州“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这一地区家族制度盛行,传统民俗、风情代代相传。历史上的古徽州还是商业极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徽商闻名遐迩,时有“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之说。发迹的徽商在家乡大肆兴建宅邸,但因明清时有 ...
徽州四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徽州四雕主要流传于歙县、黟县、婺源县一带,多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徽州四雕”源于宋代,至明清极盛,形成不同时期的风格。明代的风格粗犷、古朴,借助线条造型,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的风格细腻繁复,构图、布局融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美感,提倡镂空效果,画 ...
苏州建筑木雕因苏州园林而闻名于世。早在两千年有,阖闾城盘门城楼上就竖有有木刻的蛇,作为辟邪之物。从南宋以来,苏州一带一直就是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这些因素本现在建筑方面就是“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也是因为古代营造制度的限制,苏州民宅力求在精巧的装饰上达到相当的水平和境界。苏州建筑木雕以精致、小巧、富有灵性而著称,从梁架到家具摆设,都带有明显的文人色彩和儒雅风格。除门、窗、梁、檐等建筑木雕 ...
黄杨木雕主要流行于浙江省乐清、温州及其周边地区,以黄杨木为雕刻材料。黄杨木是一种珍贵木材,为多年生常绿乔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树龄的黄杨木树干直径仅十几厘米,故又叫“千年矮”,其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微黄,有象牙的效果,其颜色还会随着时间长久而逐渐变深。黄杨木因其成材较小,不适合做建筑木雕的材料,经过民间艺术家们的努力,创造了以圆雕技法为主的独特的民间雕刻门类,即以创作小型观赏品和摆设为特点的黄 ...
福州木雕诞生的年长较早,在唐宋时期即已开始宗教佛像的雕刻,大禅寺就保存有唐五代佛像。福州木雕从最初的佛像雕刻逐步发展到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寺庙神像兼而有之,明末清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木雕流派。福州木雕常以龙眼木为雕刻材料,故又称“龙眼木雕”。龙眼木主要产于闽南一带,质地稍脆,纹理细密,颜色赭红,年久的龙眼木树干和根部奇形怪状,是雕刻的好材料。木雕艺人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的特点进行构思设计,并雕刻成各类人 ...
根据记载,潮州木雕已有上千年历史,唐人刘恂在其《岭表异录》中就有对潮州木雕的记载“枹木产江溪中,叶细如桧,身坚类柏,惟根软不胜刀具。今潮、循人多用其根,寡而为履。当未干时,刻削易如割瓜;既干之后,柔韧不可理也。或油或漆,其轻如通草……今广州宾从诸君牧守,初到任,下檐皆有油画枹木履也”。《永乐大典》中《刻漏记》也记载了北宋致和年间潮州郡守郑绅“乃择牙校就汀受法,指工绳木,牟金涂漆。历四旬,凡总六十事 ...
朱金漆木雕产生自汉唐时期,与当地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同源。浙江宁波的“朱金漆木雕”是江南传统木雕的一个有特色流派,它主要采用经过彩绘再贴金的木雕工艺进行创作。公元759年,唐代鉴真和尚及其弟子在日本建造招提寺就采用了朱金漆木雕装饰,现存宁波阿育王寺建筑装饰上用的也是朱金漆木雕。古代的朱金漆木雕作品已不多见,只在杭州灵隐寺还有一些遗存。朱金漆木雕要经过选料、提炼、检验、烘干、雕塑、保香、修造、加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