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六朝古都,诞生在北京的砖雕艺术,必然地融入了古都文化的特点。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封建宗法制度十分严格。照此,名贵石材和琉璃等建筑装饰材料不能在民间建筑中使用,因此,人们只得在砖雕装饰上大做文章。到了清代和民国初年,北京的四合院中广泛使用砖雕装饰,工艺成熟,技法丰富,题材以花卉为主,风格严谨、端庄、浑厚,主要用于照壁、门楣、檐下、墀头、廊心墙、槛墙和透风等处。从事砖雕业的匠人被北京人称作“雕花 ...
天津砖雕发源于天津,并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是近代北方重要商埠,豪门富商云集。这些有钱人为了显示身份和富有,争相修建豪宅,用砖雕装饰建筑也风靡一时。这一需求刺激了当地砖雕业的发展。天津砖雕刻工精细,圆雕、浮雕、线刻技法相融,题材有人物、祥禽瑞兽、花卉等,风格精丽繁复,主要用于照壁、门楼、墀头、屋脊、山墙等处。早期的天津砖雕主要是由瓦工兼做,这种匠人被称为“刻花儿活的”、“凿花儿活的”。到清代中后 ...
山西砖雕历史悠久,从金代开始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山西砖雕最辉煌的时期要数清代。山西中部是晋商云集之地,也是砖雕极为盛行的地方。能体现山西砖雕极为盛行的地方。能体山西砖雕的典型建筑有:榆次常家大院、榆次老城关帝庙和县衙旧址、祁县乔空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平遥古城、灵石王家大院、襄汾丁村古村落等。在这些大院里,凡是可以装饰之处都有精美的砖雕,如照壁、门楣、院墙、墀头、山花、屋脊等处。山西砖雕 ...
河州砖雕由来已久,主要产地是甘肃临夏,因其古称河州而得名。河州砖雕是由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最早在用在墓室装饰上。从元代以后,由于墓室装饰的不断衰落,砖雕逐渐被人们用在了一般建筑和民宅的装饰方面。明末清初,临夏砖雕日趋成熟,出现了一批能工巧匠,创作出的砖雕作品丰富多彩、技艺高超、艺术效果强烈,被广大人民群众成喜爱,争相用在自己修建的宅院中。河州砖雕的艺术主要有“捏活”、“刻活”之别,“ ...
徽州砖雕是砖雕流派中最负盛名者之一。徽州砖雕也是随着明清时期发达起来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宅第、园林、祠堂和庙宇之风而发展起来的。徽州砖雕是以制作精良、质地细腻的水磨青砖成为材料,结合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的综合性创作。有时一幅作品表面的主体部分采用圆雕技法,背景配以多层浮雕技法,中景则运用透雕技法,每一层次都是 ...
苏州位于江南富庶之地,景色优美,交通便利,许多官宦和富商在此落户,并大修园林式豪宅,致使苏州园林远近闻名,砖雕也因此而兴盛发达。在苏州当地有“花墙头,百子格”的民谣,指的就是砖雕,这些砖雕多用于门楼、门罩、八字墙、照壁、墀头、屋脊等处。苏州砖雕宋代就已有了好的基础,明嘉清年间,苏州砖雕工艺达到较高水平,朝廷指定当时陆慕御窑烧制供修建皇宫用的方砖,这种砖质地坚硬如金属一般,故称“金砖”。这种优质砖直 ...
广东砖雕的主要产地是番禺沙湾和佛山。沙湾砖雕盛德于明清时期,影响远到东南亚各国。广东砖雕在用材方面,与北方砖雕有很大区别。使用的专门烧制的青砖,规格同砌墙用的砖头大小相等,雕刻前经过精挑细选,根据整幅画面构图的层次,将青砖排列起来,逐块雕出每块砖所要表现的纹样,然后依次嵌砌在墙上。广东砖雕既有单件砖雕,也有组合式砖雕,其技法丰富,有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而尤以深刻技法最为突出,线条如丝, ...
竹子是禾本科多年后林质化植物。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竹子有地上茎(竹干)和地下茎(竹鞭)。竹干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干环构成。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子种类已知有39属500余种,竹林面积约420万公顷。竹林资源集中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 ...
明朝中期,竹雕以往朝代出现的兴大型雕刻的风气逐渐减退。社会价值观、审美取向和世俗之风逐渐过渡到追求质地细密、工艺精致和造型秀美的境界。一些供人手中把玩和放在案头观赏的小型雕刻作品恰好迎合了这一审美趋势。此时的江南,民间手工艺在品种、数量和技艺等方面都超过其他地方。宋应星《天工开物》曰:“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这些地方的文人 ...
竹制品是我国南主地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竹编器皿,从周代起,人们就削竹为简、刻竹记事,我们现在还能从出土文物中见到大量记载诸多往事和竹简。 很早以前,人们就掌握了竹子的加工技术,可以将它制成射杀野兽的“竹簇”,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江苏常熟就出土过新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