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榆林窟第3窟金刚界与胎藏界曼荼罗

穹隆顶方形窟,窟室中央设佛坛,坛上塑像为清代重修。窟顶画金刚界曼荼罗,主尊为毗卢遮那,四面画阿閦、阿弥陀、宝生、不空成就四佛。圆轮外画菩萨及忿怒尊、法轮、对鹿、幢幡等。窟室东、南、北三面各画三幅曼荼罗或净土变。东壁北侧画千手千眼观音曼荼罗,其中以南面的51头观音曼荼罗最具特色。在一个椭圆形的画面内,观音菩萨51面分9层垒作塔形,四址大手分别持各种宝物,而宝物的表一却不同于其他的千手观音,以花树、农 ...

阅读全文

榆林窟第4窟神秘的藏密诸尊

覆斗顶方形窟,窟顶壁画大部分已毁,仅存十方佛中的三身。窒室中央置方形佛坛,塑毗卢遮那与四方佛和四明王像。南北壁中央各画曼荼罗幅,左侧画说法图,右侧画绿度母和白度母曼荼罗。绿度母头戴花冠身周身绿色,着胸饰、臂钏等璎珞佩饰,自身后至两肩处画两枝莲花,两腿一屈一盘半跏趺坐在宝座上。在主尊两侧,六身和主尊相同的菩萨分坐左右。下方中央画一龙缠绕莲茎,两侧花丛中二明王一白一青分立左右。像这样的度母像属于藏密佛 ...

阅读全文

西千佛洞第12窟啖子本生与劳度叉斗圣变

中心柱窟,该窟坐北向南。石窟初创于北周时代,经隋、唐、回鹘各代重修。中心柱南面开圆拱龛,存民国时期重修塑像三身,其余三面不开龛,分别在北周、盛唐和回鹘期画说法图及千佛列像。窟室东壁前部人字披下存北周如来立像一身,虽然两臂有些残损,但扁平的肉髻,丰圆的面部表现,以及宽厚的肩部塑造,都和莫高窟北周期的塑像一脉相承。惜两胁侍和对面的塑像都已不存。南壁两侧画劳度叉斗圣变和啖本生故事,画面分上下两段,自内向 ...

阅读全文

敦煌莫高窟隋代造像

敦煌莫高窟隋代造像    莫高窟隋朝时期,马德先生在《敦煌莫高窟史研究》一书中认为由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始,到唐朝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并实际控制敦煌止,这期间敦煌的建置一度更迭,先由瓜州下辖,唐武德七年(624)敦煌改属西沙州,后去西字,直称沙洲。   隋王朝重视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大业时期张掖举办过27国交易会,宰相裴矩亲临主持, ...

阅读全文

敦煌莫高窟唐代造像

(一)唐前期    简介      敦煌在唐高祖武德(619)为唐占有,至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其间20余年中央政权对敦煌的实际控制尚不稳定。待640年高昌被平定后,唐朝文化得以向敦煌渗透,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沙州沦陷,敦煌为吐蕃占领为止,亦有学者这一时期划为初唐、盛唐,莫高窟在这140余年里是造窟最多的时期,石窟 ...

阅读全文

敦煌莫高窟中唐时期的涅槃造像

敦煌在中唐时期遗存的涅槃像与涅槃经变有四例,分别在莫高窟第44、92、158 和185等窟。" 其中第185与44窟为盛唐时期开凿,但壁画大多为中唐时期所绘,故可放在中唐一起讨论,第158窟与第92窟则为中唐时期所开凿。以下先略述其经变内容及窟内的相关造像:第44窟为中心柱窟,中心柱东向面开龛,龛顶及龛内西、南壁绘华严世界及华严九会,南、西、北向面绘千佛。窟顶及四壁上部均绘有千佛,千佛下 ...

阅读全文

敦煌莫高窟第44窟--中心柱窟

       莫高窟第44窟的涅槃变位在中心柱窟主室正壁( 西壁),同样为中心柱窟且在正壁表现涅槃题材的洞窟,在莫高窟亦见于初唐332窟与盛唐39窟。      初唐332窟在西壁开一长龛,内塑涅槃像,身后绘举哀弟子,南壁绘有临终说法、双林入灭、棺盖自启为母说法、焚棺、分舍利等情节,是一铺绘塑结合、内容丰富的涅槃经变。此是初唐唯 ...

阅读全文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大型涅槃窟

158窟的涅槃佛是莫高窟涅槃佛中最大的一尊,与同为涅槃佛窟的盛唐148窟相较,中唐158窟有何继承与创新?首先两窟造像均是显密并存,以显为体,以密为用,这是唐代密法盛行以来的趋势,而相对来看,158窟“显”的部分增加了,也就是更强调其涅槃体性。整体造像内容而言,两窟体现涅槃思想的部分可由时间与空间的表现来对照:1 千佛----三世佛148窟窟顶与涅槃佛对应的是千佛,与前述39窟一样,都有法身相续不 ...

阅读全文

《道藏》

     《道藏》的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在其间,更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灵和道教人物传记等。并按照一事实上的编篡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由此,而成为一部承载着万千道教意蕴的大型丛书。从而,亦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宝藏,也是研究道教教义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      道藏的 ...

阅读全文

修道之人值得去的河南十大洞天

“择灵山以养性,处深山以修道”,道教修行者坚信,在名山大川的洞天福地中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并以此给出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排序。鹿邑人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催生了千载不衰的道家文化,作为发源地的河南,自然会少不了名列榜单的洞天福地,它们都是谁?科学的解释是,洞天福地作为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一般含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具有杀菌、 ...

阅读全文
cache
Processed in 0.00508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