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

大庄严莆田铜雕佛像厂是福建莆田专业铜雕佛像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包括生漆脱胎佛像,木雕佛像,铜雕佛像,石雕佛像,泥塑佛像,彩绘佛像等)及寺院配套产品.

“金陵道士”陆修静的改革之路

  北魏寇谦之改革北方道教不久,南朝刘宋的金陵道士陆修静,便开始对南朝道教的改革。  陆修静为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出身士族,为三国吴丞相陆凯之后裔。陆修静自幼年起开始习儒术,但因更喜欢道术,后来入山隐居专门修道。南朝宋远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便请他讲经说法。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陆修静入庐山修道。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其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 ...

阅读全文

帝王成就的“道教盛世”

   隋唐时期,道教开始从兴旺走鼎盛时期,尤其是唐代。因着诸代帝王的崇道,而创造出道教空前的繁荣景象:其道教代表人物之多,道教书籍编撰之繁富,可谓盛况空前。由此,道教文化开始渗透于上层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隋代道教和“内丹道”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虽短暂如烟花,但对道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隋代实委佛道兼容的政策,隋文帝虽然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文帝不仅把他的开国年 ...

阅读全文

唐代道教的“盛唐气象”

  在近三百年的唐代帝王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其扶植与崇奉,道教的地位更是处于三教(道教、佛教、儒教)之道,而抵达了前所未有的“盛唐之气象”。道教,因此而大盛于唐代。此间,道教中是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既有帝王公主,也有宗师高道,还有诗仙才女。唐代帝王的崇道之盛    唐王朝建立之后,因皇室李姓和道教尊奉的老子同姓之缘故,而将老子奉为道教始祖,自称为老子的后裔,更将道教定为国教。由 ...

阅读全文

“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道教的开创

   南朝陆修静之后,又出了个卓越的道教学者兼学者兼改革家陶弘景。他对以前流行于南朝的葛洪“金丹道”、杨羲的“《上清》经箓道”及陆修静的“南天师道“,又进行了总结和改革。   陶弘景,字能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出身于江南士族家庭,年轻时曾任南齐诸王侍读,管理王室文书事务。后因官宦仕途不得志,而于永明十年辞官隐退于茅山,于此修道四十余载,并自号为“华阳隐居 ...

阅读全文

改革路上的“佛道之争”

   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二者颇有相依相杂好似一家之感,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但到了后来,道家对于输入中国的外来佛教拥有过多信奉者,而与之发生冲突,历经汉、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都处于争执不休之状态。   佛道多争最见于东汉,事发于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三国时,曹植作《辩道论》批难神仙说的诈妄。西晋时,帛远与道士王浮间也有“佛道之争”,王浮更作《 ...

阅读全文

北宋舞台上演的道教高潮

  北宋是继唐之后,道教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它沿袭了唐代儒、道、释兼容和对道教宗奉扶持的政策,从而,形成了真宗朝和徽宗朝的两个高潮期。不过,随着道教“高潮期”的上涨也促成了真宗和徽宗“崇道闹剧”的上演。  另外,在道教“高潮”的历史演变中,内丹学也被提上了历史的舞台。其间,高道陈抟和“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内丹学作出的贡献最大。载入历史史册的皇室崇道闹剧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从南至 ...

阅读全文

“紫阳真人”张伯端和内丹学

  张伯端为北宋著名的道士,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字平叔,人称“悟真先生”,亦被尊为“紫阳真人”。自幼好学,对儒释道三教经书,以及刑法、书算、医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曾任府吏一职,后因触犯律法而被遗戌岭南,后随从于龙图阁学士陆诜转赴各地。  据说,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在成都奇遇“异人”,并授之于他金丹药物火候之秘诀,于是,其遂就改名为张用成,并著以《悟真篇》来阐述内丹功法。其后,又研习佛经禅学 ...

阅读全文

道教本质上只有两派

  道教派别严格来说,只能分为两大类,即符箓派和金丹派。因为,道教中的许多道派从本质上说,都逃不出这两个派别的范畴——不是它们的派生,便就是它们的融合。符箓派:道教的主流派别  在道教史上,符箓派是道教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道派。同时也是最能体现“道”学思想的一个道派,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主流派别。符箓派也叫符水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祝方术,它是一种得用符、图等,如神驱鬼,趋吉避凶 ...

阅读全文

道教史上的“大分裂”

  北宋灭亡后,中国北方开始长期处于一个被异族政权统治的局面,战乱频繁之下,民族矛盾出现了空前的尖锐。于此,饱受离乱之苦的民众开始渴望一个新的宗教,来作为抚慰心灵创伤和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因此,在金元时期,道教内部开始发生重大的变革,道教史开始上演一出“大分裂”的戏码。   南宋和金的对立,让道教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此间涌现出许多新的教派。不过,随着元朝的统一,南北众多教派逐 ...

阅读全文

金丹派:信奉“炼丹亦成仙”的道派

  在道教中,认为炼丹服食后可以成仙长生,这就是丹鼎派。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派,为道教中以炼金丹来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神学家、方仙道,为道教古老文化渊源的一部分。  金丹派,是以金丹术为已任,并以传布金丹术为方向的新道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世著为《周易参同契》。此部世著为浙江人魏伯阳在深入研究《周易》的基础上,用《周易》的理论写出了一本能解决当时社会上普遍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

阅读全文
cache
Processed in 0.00871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