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修学是真实之慧;布施供养给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是真实之利。佛用什么方法落实?四悉檀与四摄法。这两种方法交叉运用,就是善巧方便,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环境尽其美好。四悉檀是四个原则,「悉檀」的意思,悉是普遍,檀是布施、供养。悉檀的意思就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条件的,布施供养一切众生。第一、「世界悉檀」意思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包括一切人事物,虚空法界都是众生,即众缘和合而 ...
这个念佛的法门,老年人也可以念佛,青年人也可以念佛,壮年人也可以念佛,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念佛。有病的人可以念佛,健康的人更应该念佛。为什么呢?有病的人,你病苦这么重,因为有业障,应该要念佛来消业障;没有病的人,趁着你身体健康,正好用念佛来回向身体永远的健康。那么老年人呢?这个路快要走完了,你应该走一条好路,应该念佛。青年人,正年轻,前途有无量的光明,你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前途也有无量的光明。所 ...
念佛就像吃大米饭,年年吃,天天吃,永远都吃不厌。念佛也像是吃淡水白菜。我们高山这种霜雪压过的大白菜,烧一锅白开水,从地里活鲜鲜砍一颗大白菜,马上放进去煮,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嘴里咬着感觉脆脆的,味道清甜的,无须加任何佐料,越吃越欢喜!若不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之殊胜,不知“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你永远体会不到念佛之快乐!无须加任何配料,一句名号就是“无上甚深微妙禅”,平淡中念出深深的禅味。一句佛 ...
你的业障重啊!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无间罪称为业障,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恶心出佛身血。而在现实中,学佛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业障应该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规范行为或遭遇到的某种不幸,也称为“业障”。在民间这个词也有骂人的意思,意指被骂者为自己的祸患或恶果之意。而我 ...
1.大悲咒,来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佛家咒语。大悲咒真言,为所有学佛者必修课,能圆满众生一切愿望。佛门人经常听大悲咒,犹如见到了佛菩萨,能接受到佛菩萨的加持,内心的善根、慈悲心马上激发出来,会利益一切众生。2.修行人或与佛有缘者,特别喜欢佛经、咒语,希望能修出成就或圆满菩提。3.知佛者人常听、常念大悲咒,是对以前伤害了无辜的生命表示诚心忏悔,为冤亲债主祈祷,祈求它们 ...
因果里面果报现前,佛讲得很清楚,‘强者先牵’,你这个善业跟恶业,哪一个力量强,力量强的先受果报,而不是抵消,先受果报,力量弱的后受果报。果报受报的先后顺序可以调动,但是业因决定不会消失,永远都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这个报应就现前。所以佛在经论里头,千言万语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希望我们觉悟,明白事实真相,你就能把这个邪恶的念头,争名夺利的这些欲望能够消除,能够降低,我们就得佛法真实的受用。造作罪 ...
放生,这个词相信你并不陌生,很多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会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放生活动。因为他们相信,经常放生可以改变运气,真的是这样吗?看完这篇文章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第一,你救助的一个动物生灵可能就是现在在世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前生乃至累劫累生的父母或亲友,因为他们在阳世间所做恶太多,所以沦落到畜生道。所以你救了一个动物就等于救助了在世某人的亲人父母,因为你把在世的某人的前生父母亲人都救了。那么 ...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贫穷,而是浪费。劝富人把钱拿来救济穷人,这是很小一部分。能劝人惜福,爱惜资源、粮食、水,这才是最大的部分。现在说穷,一个人再怎么穷,天无绝人之路。但大部分的铺张浪费,将是未来灾难的根源。劝人布施行善是好,但劝人惜福,才是大的阴德。很多人得到资源,不懂的珍惜,造成资源浪费,我们更要反省。现在的人爱面子导致不实在。每个人都很辛苦,可是为什么总是无法富裕,这跟我们的浪费有关。为了面子 ...
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这是曾经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断除邪淫,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将来会有更严重的恶报。学佛的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要怕造恶业、种恶因。你种下了恶因,将来就要感受果报。种了一次恶因,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不是感受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的,是千倍万倍的报应,而且越来越增长。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业,不怕现世的 ...
问:父母年老有残疾,应该怎样代他们念佛、诵经、消业障?答:这个最好要讲一些因果的故事给他听,启发他,希望他能够学佛,劝他学佛,跟我们自己一起修学,他得的利益就大。如果他不肯学,你单是诵经回向给他,力量不大。你如果真正修行,力量就很大,你看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光目女,那真修。婆罗门女在经上我们记得,虽然她念佛只有一天一夜,一天一夜她就能在定中参观地狱,鬼王见到她称她菩萨。她一日一夜就是《弥陀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