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普贤菩萨佛像
Product display
佛像铜雕厂定做价格答疑
Question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发布时间:2019-08-24
作为佛门菩萨,文殊在自己的家乡印度并未形成独立的信仰,而是来到中国以后,因缘和合,声望日高,信仰大盛,最后成为中国四大菩萨之首;其显圣道场五台山 也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不但中国信众,就连佛教发源地印度及东亚、南亚各国僧众也纷纷前来朝拜,五台山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文殊信仰主要是以五台山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五台山的文殊信仰起于何时呢?
佛教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传入中国,四百年后,北魏孝文帝元宏崇佛,他在位期限间(471-499年)曾于五台山修建了佛光寺、清凉 寺、大浮图寺(今显通寺前身).一般认为这是五台山有佛教之始,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隋文帝杨坚在其即位在开皇元年(581年),下诏在五台山的五个台 顶各建寺一座,供奉文殊像。
唐代,华严宗开始兴盛,因《华严经》中讲到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在“清凉山”,而五台山中有北魏时修建的“清凉寺”,又因海 拔高而夏无炎暑,便被佛教徒认定为文殊道场了。这一说法一经传开,吸引了无数信徒,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信和扶植。李唐一朝,五台山建有佛寺三百余座,僧 尼数常达万人,成为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有关五台僧尼万人还有一段有趣的公案。唐代无著禅师于大历二年(767年)到五台山金刚窟,欲求见文殊。遇一老翁 将他引进一寺。无著问道:“此间有多少僧众?”老翁答道:“前三三与后三三。”他让童子引无著出,无著问童子这是什么寺?童子说:“般若寺。”无著这才悟 出老翁便是文殊。
这是禅宗一段有名的公案。“前三三与后三三”一句颇令人费解,许多人百思不得其意。有一种说法是,“三三”表示“三”字的第三画“一”,“一”是一万的意 思。“前三三”是说五台山有僧众一万;“后三三”则表示金刚窟中有文殊有眷属一万(“眷属一万”见《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前”,说的是此岸世界, “后”,说的是彼岸世界,表明五台山为凡圣同居之所。北宋著名禅师雪窦(明觉)曾有诗曰:
千峰盘曲色如蓝,
谁谓文殊是对谈。
堪笑清凉多少众?
前三三与后三三。
唐代宗李豫在“开元三大士”之一不空大和尚的奏请下,敕命京城及天下佛寺建造文殊阁,作为五台山根本道场的支院。如此,便将文殊信仰推广到了全国,成为普遍信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高僧、华严宗四祖澄观在大华严寺(今显通寺)开讲《华严经》,并写成《华严经疏》六十卷,影响极大,使五台山成为华严经的中心,不 少海外名僧专程到五台山求学。澄观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另一贡献,是从理论上论证了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居住在清凉山,并使之成为经典论述(详见《密宗菩萨·文 殊》)。
唐武宗于会昌年间(841-846年)灭佛(史称“会昌灭佛”),五台山佛教受到打击。五代以后,经宋、金两代经营,五台山佛教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至元 代呈现兴旺的景象。元世祖忽必烈把五台山看作“最上福田”,几次遣使到五台山大作佛事。元成宗、英宗曾亲自朝拜五台山。元朝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朝拜五台 山时,写下了不少著作,表达了对文殊菩萨的崇敬之情。在八思巴的影响下,从元至清,文殊深受藏蒙群众崇拜,五台山也成为藏传佛教僧众向往的圣地。
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代皇帝也曾多次朝拜五台。
在历代统治者的扶植和历代高僧的倡导下,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走向了全国各地,受到广泛的崇拜,清凉胜地五台山也成为中国四大佛山之道。
文殊菩萨-脱胎彩绘佛像